分享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一本书讲述华为从“土狼”到“狮子”的生死蜕变

 汉青的马甲 2017-02-24

时至今日,如果中国没有像马云、柳传志、任正非这样一些试图改进世界的人物,我们对中国企业在世界商业领域的地位或许仍会有些不知所措。任正非中国商界奇才,他创立“华为”并用三十年时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但“华为”在媒体面前显得十分低调而神秘。尤其任正非自己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然而,随着《华为三十年》的出版,华为神秘面纱终被一一揭开。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当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华为2015年销售收入为608亿美元,3900亿人民币。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巨头去年总营收合计不足2500亿人民币。



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超过苹果的85亿美。


虽然有此傲人的成绩和对科研的重视力度,但是,任正非的危机感一直在。有人说,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


今年5月30日,这位72岁的企业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这一言论引发一众讨论——华为正进入“无人区”,但这种令人心生敬意。


低调而永远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11月17日,第三届2016互联网世界大会在乌镇召开,首次发布了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其中就包括华为麒麟960手机Socx芯片。


目前麒麟960芯片只在Mate9上运行,虽然仍然无法与高通等拥有垄断地位的国际通讯巨头抗衡,但必须要有人敢于走出这条路,即使前路坎坷,投资巨大。


从一开始任正非给华为定名,缘起于“中华有为”开始,这个充满理想主义和伟大抱负的企业就担负起远超一个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感。



一位低调的商业思想家,率领着十多万20到30岁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大军,纵横全球五大洲。


H


他们过去三十年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还能继续持续吗?


年收入三千多亿元,华为的赚钱密码是什么?


下一步华为会走向哪里?会崩溃或消亡吗?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讲述华为发展史的新著。作者以坚韧不拔之志,克服种种困难,采访了数百位“华为人”,访谈整理稿多达400余万字,录音材料200小时以上,对原著进行了超过70%的修订,补充了十几万字新内容,历时五年,写就本书。


书名:《华为三十年》

作者:程东升 刘丽丽著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定价:48元

时代书屋读者特惠价:38.88元包邮,限量100本,限时一周


书摘: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中国通信业四小龙“巨大中华”中,中兴通讯和大唐电信早已在国内上市,巨龙则在四处借壳,只有“龙头大哥”华为一直远离资本市场。1999年,华为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20亿元;2000年飙升到220亿元……以后连年攀升,到2015年,已经接近4000亿元。如此好的业绩,又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那么华为为什么不上市呢?


1998年以前,谁在任正非面前提上市的事情,他就跟谁急,他认为股票纯粹是“不务正业”。任正非曾向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表示:我的公司永远不会和股票打交道,永远也不会和证券打交道。据说,中国证监会某负责人曾多次与任正非商议,邀请华为在国内上市,但都被婉言谢绝。



在企业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直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华为从来不考虑上市,因为其自有资金很充裕,根本不需要通过上市去募集资本。华为也时不时有同样的表示。


第二种说法:华为高层对存在严重不规范行为和大量泡沫的中国股市不屑一顾,忽略了上市对品牌塑造、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作用。如果在国内上市,可以将员工的股份收集起来成立一个公司,以法人股的身份进入上市公司,但不可以流通。


一名华为高层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称,华为当初没有上市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股票市场缺乏激励内部员工的功能。他认为,在当时国家的金融政策条件下,企业上市与否,与公司内部的激励政策没有太大关系。在国外,上市公司发行的流通股30%可以留给内部员工,员工股可以上市流通,员工就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获利。但是,国内主板市场并无此功能。加之二板迟迟未开,华为就逐渐放弃了国内上市,转而考虑国外上市。


第三种说法:处于通信业鼎盛时期的华为,致力于在国内市场上与海外跨国公司形成竞争态势,以求得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势,华为一步步编织了一张与各地用户从高层到执行层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这张网为华为带来了大量销售收入,但是也让华为有太多需要保守的秘密。如果上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远离公众、回避媒体的态度,就会使那些秘密公开,这显然是华为不愿看到的。


最后一个说法是:华为特殊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国际级券商看了都大喊“看不懂”。多年来,华为为了上市多次尝试清理股权,但是,无论内部员工持股,还是邮电职工的股份,都已经变成经营模式和资金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重难返,强行手术,不免伤筋动骨。


但华为公司的干部则不这样认为,一名华为中层领导称,华为的分配制度和财务制度都是参照国际知名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做的,怎么会存在“看不懂”?他指出,2003年,华为的财务报表是由国际上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严格审计的,如果有什么问题,怎么可能通过?


2014年6月16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首次面对国内媒体接受采访。对于外界关注的资本问题,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华为的发展不缺资金,因此不会进入资本市场,绝对不上市。“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全理顺的管理”。


任正非还说:“华为上市会造富一大批公司员工,这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上市的那一天,就是他退休的那一天。全员持股过于分散,华为上市必将导致控制权丧失。员工股份大幅度增值,会导致凝聚力涣散,毁掉团队竞争力。过去,华为老员工离职,股份按1∶1兑现现金,曾遭致诉讼。华为的股权结构、股东组成、股本金扩张、股份析出,存在很大的隐患。这就是为什么华为能够成为世界500强,却不敢轻易上市的根本原因。



30位“华为人”独家爆料!50篇任正非内部讲话精华!100套企业管理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华为三十年》

2004年《华为真相》畅销100万册后,原班作者团队时隔十二年

重磅揭秘华为崛起背后鲜为人知的残酷真相

透露华为三十年来,成为全球第一的经营逻辑和带队之道

定价:48元

时代书屋读者特惠价:38.88元包邮,限量100本,限时一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