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技艺的传播者:宋变银

 风云热点 2017-02-25
 
 
 

传统技艺的传播者:宋变银

/王光旭

“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不知各位吃货从这一名句中能想到什么美食呢?没错,这就是文人墨客对兰州牛肉面最直白的夸赞。

说起这道美食,突然勾起了很多的回忆,不免有些莫名的伤感……

无论你在全国各地、甚至在世界各地看到拉面这几个汉字时,会不会有与我相同的感受。那就是传统的手艺是什么?

流传了几百年的各种美食的精髓又是什么?我想这便是全人工操作,耗时间耗精神的纯手艺吧。

这些传统手艺大多是与当代机械化生产是没有太多关系的,但是它们都是能代表中国记忆的符号。

在中国有太多的人想要从传统的手艺中寻找新的获利的方法和手段,但是,他们太多的人在获利的时候忘记了“匠人不难,匠心不易”这句警句。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比较痴迷的人,也不曾记得有多长时间没有真正见过一位年长的手艺人了。

今年,我独自来到拉面的发源地----兰州,来寻找那种纯正的传统的美味----“兰州拉面”。

也许是我的执着和痴迷打动了这个美食的创始人,让我刚到兰州城就遇到了一位,不以获利为目的,真正为传统技艺传播的老者。

这位年近七旬的宋变银老先生,为了把兰州传统的珍贵手艺传承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民间传统工艺,他默默坚守了几十年。

宋变银老先生有着与大多数同龄人更多的人生磨砺,但是他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性,不断从老手艺人那里耐心学习,掌握巩固每一道步骤的制作技艺和流程。

如今他已到了“古稀之年”,依然在这个传统行业上发挥他的余热,并全力以赴地为后人传播着这一古老手艺。

我问老先生,你是怎样理解传统手艺的呢?为何你不从这传统的技艺中寻找更多的发财之道?

老先生用很鄙夷的眼神回了我一句:几十年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都不忘初心,对民间工艺技艺痴心不改。对每道工序的要求依然十分苛刻,让品尝过我手艺的人,从视觉到味觉对传统手艺一次全新的认识。

在兰州城停留几天后,我发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拉面馆,可以说整个兰州城没有不会制作传统美食牛肉面的。

但是如今,随着现代工艺制造业的发展,像宋变银老先生这样不以获利为目的坚持制作这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

目前,拥有真正该手艺的手工艺人都已年过半百,后继乏人。以宋变银为代表的坚守者们,看重的不是每年仅有的几千元收入,而是多年来对传统技艺的一种眷恋。

临走时,我看见宋变银依然在对他的弟子们孜孜不倦地纠正着每一个步骤和要点,从他花白的头发,我能感受到,这样的一位传统技艺的传播者不正是我们后人所追随和要达到的理想之地吗?他的行为是我们起航的风向标,指引我们抛开世俗名利,做一个无谓的传统技艺传播者和践行者!

正是因为有像宋变银那样的手艺人执着于百年不变的操作工艺,才能把我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手工技艺,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