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白领太仓创业当农民

 苏迷 2017-02-26
35岁的上海人赵琇珺,放弃了舒适的工作,在太仓尝试椰糠种植草莓,经过4年的 努力,如今,他种出的生态草莓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上海白领太仓创业当农民
1
   赵琇珺在大棚察看椰糠种植的纯天然草莓。
  □苏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

  近日,太仓浏河镇何桥村农业园里来了一批外国游客。一进园,他们就直奔种植户赵琇珺的草莓大棚。
  何桥村农业园里的草莓种植户不少,但赵琇珺却非常另类,一个上海小伙子,放弃年薪不菲的工作,跑到太仓乡下种草莓。而且,这些草莓不种在地里,而是长在一排排架子上。

  浏河租下半亩地尝试椰糠种植

  35岁的赵琇珺家住上海市杨浦区,10年前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内一家较知名的通信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没几年便升为经理,月薪过万。
  日子虽然过得惬意,赵琇珺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爸爸会在阳台上种草莓、小番茄等水果,从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市场上卖的水果相比,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香甜。”赵琇珺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梦想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自己喜爱的水果,与亲朋分享。
  赵琇珺有个朋友Calvin,是澳大利亚农业与园艺协会会长,得知他的想法后,就一直鼓励他付诸实践。当时,采用椰糠种植在澳大利亚及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流行,Calvin鼓励赵琇珺尝试椰糠种植,他会给予赵琇珺稳定的技术、资金扶持。
  有了好朋友的鼓励,加上自己工作积攒了不少积蓄,赵琇珺觉得自己可以迈出第一步,便利用游玩的机会,在上海周边四处打听哪里有闲置土地出租。
  2013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在浏河镇何桥村种植草莓的于华星有意向出租部分土地,赵琇珺便上门和他商谈承包。明白赵琇珺的意图后,于华星认为,一个上海白领,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到太仓来种草莓,估计是一时冲动,就拒绝了。
  但赵琇珺并没有放弃,又先后多次登门造访。2013年9月,于华星被他的诚意打动,决定先拿出半亩地给赵琇珺试试。
  没理会朋友的“风言风语”,一到周末、节假日,赵琇珺就“泡”在他的试验田里。赵琇珺说,那段时间真是撸起袖子、挽起裤管在大棚里干活。

  近20万元建起一只草莓大棚

  从一开始,赵琇珺就原原本本按照澳大利亚那边的技术要求,请专业人士做土壤隔离措施,采购大棚薄膜、购置滴灌系统、立体A字架焊接。草莓喜爱阳光,他购置的大棚薄膜也是国内透光性最好的品牌。
  赵琇珺说:“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做,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一直没敢告诉父母,有种偷偷摸摸的感觉。”有时候加班加点干活,来不及赶回上海家中,赵琇珺就在于华星用薄膜搭建的杂物间里将就一晚。
  到2013年10月份,占地只有300多平方米的一只大棚才建成。赵琇珺算了一笔账,还没开始种植,他和朋友就已经投入了近20万元,是一般草莓大棚投入的4倍。
  进入关键的种植阶段,赵琇珺在朋友Calvin的指导下,从澳大利亚采购了进口椰糠。赵琇珺介绍,椰糠是椰子外壳纤维粉末,经加工处理后的椰糠非常适合于培植植物。采用1米长、约2斤重的椰糠栽培袋进行无土栽培,在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非常流行。
  受到大棚高度的限制,赵琇珺使用的A型立体架分3层共5排。一亩大棚可以种植9000株草莓,是普通草莓大棚的1.5倍。理论上,从2013年10月份栽种到2014年4月中旬,每株可挂果1.5斤左右,亩产超过1万斤,是传统大棚种植草莓产量的两倍。
  赵琇珺做事比较讲究原则、追求完美,既然朋友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技术、资金帮助,就不能辜负朋友的一片好意。草莓生长过程中,不喷施任何农药,只需定期通过管道添加配制好的草莓生长所需要的16种微量和大量元素营养液。
  就连大棚里的蜜蜂,也是赵琇珺专门从山东买回来的熊峰。熊蜂个头比一般的蜜蜂大多了,工作效率也高,一亩大棚一年只需三四百只熊峰,如果用一般的蜜蜂,则需要几千只。

  今后打算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种植草莓之前,赵琇珺没有任何农业方面的经验,虽然有澳大利亚的种植技术和朋友指点,但身为新手的赵琇珺,还是很快就体会到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第一批草莓苗2013年10月栽种后,按照常理,当年的12月应该进入采收季节。但赵琇珺种植的草莓结出的果却很小,有些成熟的草莓上面甚至长出霉斑,且成活率仅有60%。问题在于没有控制好大棚内的湿度,事后,赵琇珺经过检测,湿度达到100%,导致草莓出现白粉病、灰霉病。后来,赵琇珺在大棚里安装了排水降湿系统,问题才得以解决。
  就这样不断摸索尝试,赵琇珺逐渐掌握了椰糠种植草莓的知识,也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更有信心了。2015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一亩地,两只大棚。
  如今,赵琇珺种植的草莓,成熟后经过测试,甜度达到14-15,比普通大棚种出的草莓甜度高出不少,上市后口感、甜度得到不少客户的好评。经过朋友圈的推荐,很快就有在上海工作的外籍人士、白领以及酒店来联系要求购买。
  赵琇珺介绍,他种植的草莓每斤12至14粒的为一级果88元,二级果14至20粒68元,其余为三级果38元左右,价格远高于一般的草莓。目前客户基本定位于城市中高端人群,其中外籍人士占80%。“4年下来,投了30多万元,今年能够全部回本。”
  去年下半年,赵琇珺辞去了以前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草莓的种植中,和朋友组建了埔琅霆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打算将种植面积扩大至30亩以上,“面积大了,成本会下降不少,到时候草莓价格也能下降一半以上。”
  不过,赵琇珺还有更大的计划,要推广椰糠种植技术。赵琇珺介绍,椰糠除了种草莓,还能够种蓝莓、树莓、黄番茄等。相比普通种植,椰糠种植更轻松,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操作灌溉、调节湿度等。他打算引进蓝莓、树莓等纯天然种植,把这种生态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给太仓当地农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