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最新版)

 爱学习的小橙子 2017-02-26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一《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二《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三《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日本近代教育制度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四《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五《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冯静一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6 ,摘要,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了第斯多惠对教师的要求,即教育适应自然、加强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组织教学这四方面,以期为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第斯多惠 教师教育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4-01 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1813,1818年间,他任模范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师范学校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方面产生了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第斯多惠详细阐述了自己有关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见解,因此他又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如今,从这本书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来看,它不仅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教师的必读书籍。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一、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儿童的天性 第斯多惠接受了卢梭的教育观点——教育适应自然。在他看来,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天资,教师应该利用其天资的发展规律予以激发。因此,他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儿童天资及其特点,因材施教。第斯多惠认为“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

1/6页

天资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就是激发。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 第斯多惠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适应性”原则。他主张教育应该与生活中积极的要求相适应,由此看出他开始意识到了教育与受客观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关系。而且他还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还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进步的公民,教育要为积极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 二、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我教育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而且要进行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教育好自己了,才会有能力去教育别人,教师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和教养程度。学校不仅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应该伴随教师生命的始终。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自我教育,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要熟悉相关的学科,积极充实自己,认真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斯多惠深信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更要教育好自己。他规定教育学为师范学校最重要的必修课。他说“教育学专家不一定都是教师,但教师则必定是教育学专家。”三十多年的师范教育经历,使第斯多惠的思想深刻,经验丰富,理论趋于完整。 三、第斯多惠要求教师以自己的整个人格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认为,性格坚强、果断的人才能够知情达意,懂得想要什么,要的原因,以及怎样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具备这种人格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性格坚强果断的学生。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刻苦学习高深的知识。而且他还认为,教师欲使自己的教学引人入胜,自己首先要开朗活泼,讲课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精力充沛,努力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教师还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怀有热爱之情,并把这种爱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感染学生。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生动活泼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会反映在自身的外貌和教学的姿势上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具有生气、活力和吸引力。 四、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具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师还应该非常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且把这种热爱之情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注意根据儿童不同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力图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善于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简单地奉送真理。他指出,教

2/6页

师给予学生的应当是真理性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 虽然,第斯多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距离现代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他的教育思想永远普照大地,他的教育理论仍然熠熠发光,对当今教师的培养仍具有巨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李林甫.永恒的教师,引导我们前行——记师范教育的先驱人物第斯多惠.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 王雯.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教师.外国教育思想拾,2016. 王博.第斯多惠推动师范教育发展.湖南教育,2005,9. 姜文阂.第斯多惠教育思想浅议.河北大学学报, 1985,4.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六《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篇七《第斯多惠》 简介: 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1808年文科中学毕业后, 先后进黑博恩大学、蒂宾根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历史学。1811年大学毕业,不久获博士学位。1813年起在法兰克福市模范中学任教5年。1820,1847年,先后担任梅尔斯师范学校和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主席。因其终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他的有关思想符合自裴斯泰洛齐以来教育心理学化的趋势,但他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观点则受到当时心理学发展水平的局限。作为自然适应性原则的补充,第斯多惠提出文化适应性原则,这是装斯泰洛齐关于使人发展并达到完善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不能在真空中进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但他尚未意识到文化和自然两个原则的实质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没有认识到适应自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化,而把自然适应性原则放在主导地位。 第斯多惠论述了教学的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这两个目的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紧密联系的。在正确组织教学的情况下,两个目的均可达到。但他更为重视教学的形式目的,指出在学校中还有单纯的熟读死记的遗迹,就无论如何不应放弃关于教学的形式方向这一思想。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原则成为19世纪中叶德

3/6页

国教育界研究各科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他被认为是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逝世以后西方最伟大的教学论专家。 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他的有关思想符合自裴斯泰洛齐以来教育心理学化的趋势,但他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观点则受到当时心理学发展水平的局限。作为自然适应性原则的补充,第斯多惠提出文化适应性原则,这是装斯泰洛齐关于使人发展并达到完善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不能在真空中进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但他尚未意识到文化和自然两个原则的实质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即没有认识到适应自然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化,而把自然适应性原则放在主导地位 第斯多惠论述了教学的形式目的和实质目的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这两个目的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紧密联系的。在正确组织教学的情况下,两个目的均可达到。但他更为 第斯多惠 重视教学的形式目的,指出在学校中还有单纯的熟读死记的遗迹,就无论如何不应放弃关于教学的形式方向这一思想。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他所提出的教学法原则成为19世纪中叶德国教育界研究各科教学法的指导原则。 教育名著: 1835年,出版了《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这是其关于教育的代表作。其中第一篇总论部分为他的手笔;第二篇专论部分则是合著(中学和师范学校教师)的手笔,系有关各科教学法性质的论文。第斯多惠反对德国教育目的中存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和浓厚的宗教色彩,提出“全人教育”的理想。他把“自动性”视为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而以社会中的真、善、美为教育的客观基础,认为两者结合才算是培养了“全人”。 1836年,《文明的切身问题》,抨击社会的不平等,主张使所有劳动者“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组成各种互助团体。 1857年,第斯多惠写了《教育的理想和可能性》,总结了自己多年来为捍卫新教育原则而进行的工作。 主要教育思想: 第斯多惠的完人教育是遵循三项教育原则进行的。 第一:自动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

4/6页

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14岁以前,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因此,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借助故事、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像。儿童的感受性在幼年占优势,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幼年儿童的感受性表现为求知欲较强,渴求感性知识,教师应发展儿童的感觉,多让儿童观察事物。14岁以后,儿童过渡到悟性阶段,身心发生了显著变化,产生了理想,记忆、思维、信念、意志等逐渐成熟,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悟性。适应自然也包括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促使其独特地发展。 另一种说法是第根据当时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把儿童心理分为三个阶段: 1、感性认识阶段(6-9岁) 2、发展记忆力阶段(9-14岁) 3、悟性理性阶段(14岁以后) 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 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第斯多惠指出,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二者越一致,生活就越美好。 教育名言: 1.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通过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 2.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活动,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3.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个人影响: 第斯多惠一生主要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此外,他还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1827年,他亲自创办《莱因教育杂志》,撰写教育论文四百多篇,宣传民主主义教育思想。1835年,他的主要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的出版,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该书中译

5/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