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金所退出P2P与否,P2P也未必是最优选择

 法厉无边 2017-02-26

老规矩『投资百事通』头条号,公众号每周一篇哈。欢迎关注一起交流,有财不独享。

近两天的一个重要消息是:

陆金所退出P2P业务领域

http://www.toutiao.com/a6390524269256720641/

一下子四处开始传播起来,随后有消息:

陆金所澄清退出P2P传闻:仍为重要业务

http://www.toutiao.com/a6390570971174600962/

如果陆金所逐步退出P2P业务,对整个P2P行业的发展估计是致命的。在P2P监管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龙头企业如果退出业务,对其他企业有着师范作用。

不管陆金所是否退出P2P业务,P2P产品投资时也需要主要看中几点:

1、平台属性。

平台的规模首选大平台,平台的背景是否好,平台遇到违约的处理能力如何?

因为目前P2P业务还未明确监管,还是属于企业自主的运营的“类金融业务”,由于金融的特殊属性,其中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平台在宣传推广过程中,以及在产品的后期管理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产品属性。

买P2P不是买银行理财,也不是买股票风险自负,一个P2P投向哪里如果搞不清楚,强烈建议不要去投。因为即使投向明确,也不一定能保障不产生违约。

所以产品的投向,以及借款机构的规模对于产品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3、保障属性。

投资的产品是否有银行托管,运行的属性是否明确。该机构是否收到了当地政府,金融办等机构的认可。

如果机构与产品都缺少保障措施,这样的投资就像是在走钢丝了。

小编个人对于P2P产品的投资一直关注,违约频繁发生,跑路常常发生。让普通投资人用户根据自己的知识判断机构背景,产品投向,保障措施,无异于自己把银行贷款机构的事情给做了。从难度,知识面,能力上都很难达到。

所以如果你一定要投资P2P,务必擦亮双眼,不要被收益骗进坑。

除了P2P之外,市场一些正规金融机构也有一些类似的产品可以作为“稳健收益选择”。比如:

1、券商大集合产品。一般为约定收益类型,收益率在4-10%左右。

2、保险保障产品。一般为约定收益类型,收益率在3-8%左右

3、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为预期收益型,收益率在3-8%左右。

4、短期理财基金。一般为年化收益率,收益率在3-6%左右。

总而言之,要想“保值,增值,少亏损”,一定要看准[平台是否正规,产品是否安全,出事是否找到监管机构]这三点,才能在财富增值路上更稳妥。

老规矩『投资百事通』头条号,公众号每周一篇哈。欢迎关注一起交流,有财不独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