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然而,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久而久之会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旺盛,会“饥不择食”。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受损,若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在特别饿时,应先少量进食粥等半流食,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3.两餐间隔4-6小时。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会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饭后别马上用脑。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饭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
5.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另外,就餐时谈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所以建议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6.早饭吃热的。清晨,人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吃冷食物,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以保护胃气。可以喝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主食。
7.饭后半小时饮茶。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另外,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而饭后半小时再饮茶,能促进消化吸收,并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8.晚上别吃冷饮。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9.饭后少吃甜点。饭后吃甜点,会使人体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10.每天吃点粗纤维食物。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而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11.多嚼硬的食物。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而咀嚼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也会增多,这活化了大脑皮层,可以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12.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建议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咀嚼上,最好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申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