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洪
2014年5月,韩玉洪摄。
宜昌庙嘴长江大桥有奖征名活动有头无尾。笔者也曾投稿,将此桥取名为宜昌葛洲坝长江大桥,因为这座大桥横跨葛洲坝三江。突然一日,宜昌媒体集体称庙嘴长江大桥为至喜长江大桥,可是没有一家进行解释。
笔者认为,至喜长江大桥应该是根据至喜亭而取名的,我们应该为此名叫好。
至喜亭,始建于宋朝,当时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任宜昌县令,峡州太重檐三叠守朱庆基建此亭后,特委托欧阳修专为此亭作记文,即《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峡州三大胜境之一。欧阳修专门为至喜亭写有《峡州至喜亭》记。“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这是船工们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历尽千辛万苦,出峡之后心情舒畅的真实描写。“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受尽川江颠簸之苦,好不容易才到达夷陵城的舟人,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亭以“至喜”二字题名,可谓广泛地吸纳民意、体贴民情、表达了民心。
至喜亭长联由于历史的久远,至喜亭被毁。但夷陵人一直不忘欧阳修,历代官吏多以修复欧公遗迹为要务。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知州李芳在东山重建至喜亭;弘治五年(1492年),知州陈宣又改建城内学宫仪门外东傍,与“四贤堂”相对。到了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据《东湖县志》记载:东湖知县林有席题至喜亭“匾额”傍其楼柱,上书一副八十字的长联:
急峡高岗盘蜀道,自黄牛佐夏,山至此彝,水至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