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日知 乐儿 金庸老人家把任督二脉从晦涩深奥的中医古籍引入到了玄妙神奇的武侠世界,使得任督二脉进入了大众视野的机会。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很多资质平平的菜鸟,一旦打通任督二脉之后,武功就会突飞猛进,令人不可思议。 前些年,关于任督二脉还在社会上掀起激烈争论。其实,任督二脉既不是但是甘肃省卫生厅刘厅长所主张的打通后能治癌症的神脉,更不是“学术打假专业户”方舟子先生所说的“是幻想出来的两条线”。 那么,究竟任督二脉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像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那样神秘莫测?它是否真的可以被打通?真的具有特效吗? 在金庸小说中,其实也只有《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因为打通任督二脉而练就了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凭借这两大神功当上明教教主独步武林。 人们就由此推断,欲要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前提便是打通任督二脉。 然而,纵观金庸先生15本武侠小说,其实也只有张无忌一人因打通了任督二脉而得神功。其余高手,无论是郭靖,还是萧峰,抑或是老顽童周伯通,都未明言。 倒是周星驰星爷的电影中多次提到,动不动即言打通了任督二脉。 所以,即使在武侠小说中,任督二脉也并非通往神功的高速公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其实,任督二脉只是两条平凡的经脉,只不过与十二正经有所区别而已,不必过于神话。 但是,任督二脉却有统领全身阴阳作用,其养生保健功能不可忽视,号称通往健康的绿色通道。 比起武侠们,中医眼中的任督二脉简单了很多。 中医认为任督二脉是人体前后两条重要的经脉,同冲脉皆起于胞中(男子起于精室),出于会阴,中医称之为“一源三岐”,本来相通,无需再刻意打通。 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的任脉主周身阴气,行于人体后面正中的督脉主周身阳气,是人体阴气阳气汇聚之所,其上的穴位都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 阴气 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阴气指形质;就脏腑机能来说,指五脏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营气;就运动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内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 《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任脉在身体布局 任脉循行在身体前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中说:“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意思是说,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至阴阜,沿着腹胸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着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据《灵枢·五音五味》记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胞中,也是《难经·六十六难》所说的“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一般称为“丹田”,指督、任、冲脉之气均发源于此。 任脉有一个分支,就是从胞中分出后,向后与冲脉循行于脊柱前。 如果任脉病了,会怎样呢?《素问·骨空论》中说:“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由此可见,任脉具有总任一身阴经、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妊养胎儿等作用。 任脉不通可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色白,小腹积块,胀满疼痛,游走不定,睾丸胀痛,疝气; 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小腹坠胀,阴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经愆期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目花,腰膝酸软等。 我们都知道每条经络上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也是能够治病的。 任脉所属的穴位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计有:会阴(督脉、冲脉会)、曲骨(足厥阴会)、中极(足三阴会)、关元(足三阴会)、石门、气海、阴交(冲脉会)、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阴会)、建里、中脘(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会)、上脘(手阳明、手太阳会)、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阴维会)、廉泉(阴维会)、承浆(足阳明会)共24穴。又交会于督脉的龈交,足阳明的承泣。 主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盆腔炎、附件炎、白带病;胃痛、消化不良、胃溃疡;以及失眠、胸闷、气短、腰痛。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 阳气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 人体阳气不足,还会导致很多的疾病产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汇于大椎,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在身体布局 督脉起于小腹部横骨的中央(女子为胞宫,男子为精室)。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中说:“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也有说起于长强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共有3个分支: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如何督脉病了,会怎么呢?《素问·骨空论》中记载,脊背僵痛像折断了一般。少腹有气上冲而心痛,女子不孕,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痔疮,遗尿,咽喉干燥等。 具体来说,邪犯督脉可出现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等表现; 督脉虚衰可出现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等表现。 督脉阳虚可出现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等症状。 督脉共有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 形象地说就是在脊柱和头面的正中线上。即发自尾闾,沿脊柱上升至头顶,沿前面下降至上唇,经舌搭接,转到任脉; 本经穴位从尾椎开始依次为: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分布如下图) 所以,也能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比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僵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小儿消化不良、头痛、发烧、中风、脱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退行性关节炎、胆囊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督脉的穴位来调解。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中医《灵枢营气篇》中叙述:“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所以,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是自然规律,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 以上其实是中医对任督二脉的认识,但是,在道家眼中,任督二脉更具保健养生之管用。道家认为任督二脉是通往长寿的玄妙之门。 提起道家,恐怕不能不说炼丹。这炼丹,其实不仅是支起炉子升起火找些硝石水银来炼,这只是外丹。 比起外丹,道家其实更重视练内丹。 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120岁,但参以内丹的训练,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即可挑战年寿极限。 所谓练内丹便是指气血经督脉由会阴起经背脊三关而达头顶百会,再由身前任脉而下丹田,此称为小周天。 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气修炼,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气结合凝练成“丹”,此即练精化气,又为“初关”; 尔后进入大周天练气化神阶段,谓之“中关”; 最后再进入大定阶段,达“上关”之练神还虚,而入道体。 其中,周天的运行以任督两脉为主,这种后升前降的机制,称为升阳火而降阴符,即为打通任督二脉。 但是,中医与道家自古就有以真气运行打通人体任督二脉的具体翔实的修炼路径方法。 中医有唐代101岁的孙思邈祖师流传下来的摄养诀学,也即现代用名任督通脉学的打通任督二脉的修炼法。 道家则有内丹术,内丹术又分南派与北派,南派以张伯端的内丹术为妙,北派以王重阳的内丹术为旨,均为能确实打通任督二脉的修炼法,所谓打通任督二脉,即是以功力贯穿任脉与督脉使气息彻底连通。 武侠小说上,经常会提到任督二脉,而且很多会提到打通任督二脉可增进武功、益寿延年,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 “任督二脉'的说法来自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但是,人体是否存在经络系统,仍需要科学进一步证明。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按摩 正骨 整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