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赵黎明柳人医 2017-0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扩张等下肢急性深静脉阻塞,抗凝治疗是临床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患者的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有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应该注意。清除血栓,恢复血管通畅,保存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是目前临床的治疗目标。

单纯应用抗凝治疗,无法使患者的血栓完全清除,不能防止患者的血栓脱落。有研究表明,给予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治疗,待INR达标并且稳定后,停止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或者直接应用Ⅹ a因子抑制剂。通过患者的足背,采取静脉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患侧肢体肿胀等临床症状,深静脉瓣膜的保存率也比较高,进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其在溶栓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出血并发症比较高,因此应该进一步研究探讨。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临床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越来越多,经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新型方法。在患者的自身条件良好、生存期>1年并且出血风险比较小的情况下,应该首选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其能够利用留置的溶栓导管,将尿激酶直接泵入患者的血栓内,有效地增加局部血药浓度,增加溶栓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全身用药剂量,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患侧肢体的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穿刺入路有3种方法,分别为右侧股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和左侧腘静脉,其中右侧颈内静脉是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容易进入髂总静脉和通过血栓段,并且在溶栓导管留置后不会影响患者的下床活动,能够减少留置时间,入路穿刺成功率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导丝和导管在进入患者的髂静脉后成为逆行插管,可能影响深静脉瓣膜的功能。因此,在插管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在插管通过瓣膜时应该轻柔,置管位置不宜超过腘静脉以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