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新纪录片实践与理论

 风虎神韵114 2017-03-02
西方新纪录片实践与理论
本文来自单万里博客[2018年05月29日]
 
    北大新传纪录片简史教程西方新纪录片实践与理论》:1980年代以来,西方纪录电影领域出现了“新纪录电影(New Documentary)”的实践与理论。新旧乃相对而言,新事物的出现往往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但是否定中又有肯定)。新纪录片是对从前的纪录片的否定,尤其否定“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所以又称为“反真实电影”或“新真实电影”,详见下文)。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新纪录电影则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在探寻事物原因过程中,新纪录电影创作者将目光转向了过去,过去的过去……由于拓展了表现手法和题材范围,新纪录片吸引了大量观众。
    依照美国电影学者林达·威廉姆斯的看法(参见《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新纪录片之“新”,简单来说就是肯定了19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真实电影”(cinéma-vérité)否定的“虚构”手法。她认为:“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不应混同于故事片,但是纪录片不久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揭示真实”。事实上,下面观点已经成为新纪录片的一个原则:“电影无法揭示事件的真实,只能表现构建竞争性真实的思想和意识,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片大师的叙事方法搞清事件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纪录片又称“反真实电影”(anti-vérité documentary)或“新真实电影”(new vérité documentary)。连相关链接单万里:认识新纪录电影;孙红云《真实的游戏:西方新纪录电影》。
    在《没有记忆的镜子》一文中,作者着重以美国影片《细蓝线》(The Thin Blue Line,1987,艾罗尔·莫里斯)和法国影片《浩劫》(Shoah,1985,克劳德·朗兹曼)为例,分析了新纪录电影的叙事策略。威廉姆斯认为,这两部影片从各种角度看都可以说是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其强烈愿望就是干预构建真实的过程,这种真实的完整性从根本上说是深不可测的。这两部影片(和新纪录电影的其他影片),对旨在表现眼前正在发生的现实的“真实电影”的影像产生了怀疑。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威廉姆斯总结道:“对真实和虚构采取过于简体化的两分法,是我们在思考纪录电影真实问题时所遇到的根本困难。选择不是在两个完全分离的关于真实和虚构的体制之间进行,而是存在于为接近相对真实所采取的虚构策略中。”相关链接你是前世埋她的那个人吗唐山小伙漂浮照引爆网络美国魔术师大卫腾云驾雾孙歌:再生于现在的历史任远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奥利弗·斯通与新纪录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