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采石江。 夜晚月光皎洁,江风凉凉, 水面泛起微微波纹。 诗人李白泛舟于江上, 一边喝酒一边赏月。 月光融融,白发皑皑。李白心中的孤寂之情无人倾诉,只好说向江中的月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边饮边诵,突然哭了起来。 李白看到了一江的美酒,美酒的波纹间,正闪烁着那轮万载常新的月亮。 在这光明透彻的夜里,李白张开双臂,向着美酒含月的大江、向着江中的那轮光明透彻的圆月,扑去!李白醉了,天地醉了,人间醉了…… 一个无比欢乐而又无比痛苦的灵魂,将死亡也解放成幸福的诞生与自由的飞翔。 李白一生嗜酒,每日必饮,每饮必醉,素有“酒仙”和“醉仙”之称,就连他的诗中都能闻到浓浓的酒味,甚至连升天的魂魄都带着醉意。诗人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到: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人多爱饮酒,这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 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诗中的酒文化,是情、酒、诗三者的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耳熟能详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元稹等个个都喜欢饮酒,许多不朽之作就是在这种酣畅淋漓之时创作并流传下来的。 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报国之志,忧民之心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 如我们最为熟悉的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 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范仲淹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西夏军对北宋的侵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杜甫画像 在这方面,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忧国忧民的典范和楷模。他的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记述了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 一边是“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宴饮场面; 另一边却是“路有冻死骨”,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冻死街头,无人问津的悲惨场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看似平常,却是字字千钧,这不带任何修饰和感情色彩的现实主义描述,蕴含了多少对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生活的痛恨,对劳动人民贫困潦倒艰辛生活的同情忧虑和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的谴责和抨击!可谓扣人心弦,意境深远。 思乡之念,怀下之情 应该说,古典诗词中思念故乡,怀想亲人的感情和诗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当这些林林总总的思念之情在酒杯里发酵、酝酿之后,溢出的不仅是醇厚悠长的酒香,而且更还有或高兴、或忧伤或悔恨的缕缕不绝的情绪的飘带,缠绕在饱受思念之苦的诗人心间,缠绕在试图走进诗中的后来读者心间,感同身受,余味无穷。 在《闻官军的河南河北》一诗中,诗人的高兴之态栩栩如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听到捷报喜极而泣,回家之心已是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拾。 如此令人激动之事,不能无酒,于是诗人纵酒痛饮,且放声歌唱,而妻子更是愁云顿消,急不可待地收拾行李了。 通过一系列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活脱脱勾勒出诗人一家欢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场面。 诗人狂喜之极,且歌且酒,兴奋的情绪随酒香溢出来,飘洒弥漫,陶醉了诗人一家,更陶醉了读者的阅读情绪。整诗给人以愉悦轻快的艺术体验,表现出魅力无穷的韵味。 毋庸置疑,苏轼的《水调歌头》乃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为词彩绚烂、字字珠玑的一篇。 中秋之夜、词人欢饮达旦,思念着不能团聚的弟弟,未免情绪消沉,醉意朦胧的诗人举杯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何事长向别时圆?思念之情愈加浓厚,可是随即又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怎样的胸襟和气魄,这是何等的超脱与达观! 全词笔调奇逸,视界开阔,意境轻灵洒脱,是酒给了词人无限的思念,是酒给了词人无形的洒脱与飘逸,无尽的抚慰和达观。美酒佳作,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品味和享受。 相形之下,隋人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一诗则是另有一番风味。 如诗中的“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两句,杯中已斟满桂酒,而诗人所思念的即将与自己开怀畅饮的友人还没有来到,心中那份期待、思念、落寞、忧伤是那小小的酒杯所能容得下的吗? 这份挥之不去的寂寞和忧伤,随着酒香飘散开来,笼罩在诗人周围,诠释着诗人难以言传的心境,形成一种幽远、悠然的艺术境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钗头凤》一词,成为思念情人刻画相思和悔恨的扛鼎之作。全诗委曲缠绵,惆怅交加,相思与遗憾同在,悔恨与无奈俱增,令人读之再三,叹之再三。旧地重游,景物依旧,昔日情人却已远去,引起词人无尽惆怅。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举起酒杯,想起情人的红酥手,手捧黄滕酒的姿态,想起往昔与情人相处时的欢乐时光,与之不得已而分手后的愁肠相思。 诗人“错,错,错”!三声痛彻心扉的嘶喊,是相思之久,是惆怅之深,更是悔恨地自责,对灵魂的拷打。 而“莫,莫,莫”三声长叹,则凝聚了诗人多少对情人已适他人的伤心,对没有坚守住爱情阵地的悔恨,对此情已逝绝望和无奈的悲哀凄凉的心境。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相思之苦,离别之恨,与黄滕酒一道浸润着词人那颗绝望破碎的心,如泣如诉,凄惋哀怨,感人至深。 聚散无常,功业难成之意 溯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与酒形影不离。 欢聚时,饮酒作乐,更使诗人豪放,洒脱,尽兴;别离处,酒来遣别离之愁,抚慰游子、离人憔悴敏感的心灵,流露出诗人的真挚感情,折射出诗人的气魄、胸襟和多姿多彩的人生体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是诗人陆游在农家欢聚饮酒的热闹场景,语言简洁质朴,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深厚情感。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这是诗人晏几道与歌女欢聚饮酒时的景致,语言精雕细琢,措词婉妙,别具风格。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语言精练准确,意境高远,更表现出与友人别离的忧伤和依依不舍,情真意切,杯酒中浮现出二人的深情厚谊,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面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苦闷者有之,达观者亦有之。心境相同,情怀各异,但无一不对酒情有独钟,借酒遣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是曹孟德的苦闷,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李白的达观,气势飘逸洒脱,展现出诗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特色和建功立业的执着精神,蓬勃激昂,催人振奋。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多彩多姿,风格迥异,在浩浩荡荡的古典诗词长河中,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承载了历代诗人细腻丰富,敏感多情的内心体验,陶冶了历代读者的心灵,传达和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形成了酒文化特有的艺术魅力。 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化景观。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将千百年的如珠诗句串起若风铃,回响在当下亿万人心灵窗口,完成了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这一文化盛宴成功唤起中华儿女深埋于心的文化基因,走入了每一个国人的内心。 笔墨精妙方寸间, 滴滴香醇入口绵。 诗中本有百般味, 自称臣是酒中仙。 ——长城君语 |
|
来自: 若荷9p16ojzsov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