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达: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下)

 廿氏春秋 2017-03-03

听完则罗讲茶王的故事,雨也慢慢停了,则罗要下山去接慕名而来的客户。野茶树似乎在呼唤着,在江搓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野性的巴达山。

前往野生茶树群是一条村民脚踩出的路,以往村民在原始森林中开荒种地,或者牧牛放羊。但如今实行了森林保护政策后,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就少了。原始森林中,路只要没人走,一两个月就会长满植物。因而在前方带路的江搓,手提一把朴刀,边走边用刀开路。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了大约两公里后,江搓偏离小路,开始往坡下的走去。在绕过了层层的藤蔓后,用手上的朴刀指着眼前的大树朝我们呼喊:“看到没,这是一株野生茶树!”他用朴刀清理茶树周围的杂草和茶树树干上的藤蔓。

1705,是这棵野生茶树的编号!”同行的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强指着挂在古茶树上的标牌让我们看。

“巴达山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给每一棵野生古茶树做一张“身份证”,而保护这些古茶树则主要由贺松村村民在承担。”

以往,村民们对茶园投入不足,把茶树种在原始森林里后,就开始靠山吃山,靠树吃树。原始森林中10多万株野生古茶树也一度成为了采摘对象。这使得野生古茶树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文化遗产和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古茶树资源包括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和野生近缘型古茶树, 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自野生茶王树被发现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西定乡贺松村拥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人类驯化使用茶叶的古茶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古茶树资源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 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古茶树的文化底蕴还是从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来看,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是整个社会的珍贵遗产。加强对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不仅对研究茶的栽培历史、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陈强副局长说。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放牛经过这里时准备去祭拜一下茶王树。但是近前一看,老茶王树倒在地里断成了三截。我当时就哭了,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在丛林深处1800年茶王树倒下的地方,江搓有些酸楚地描述着。如今,当年的茶王树下建起了一座石亭,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碑,碑上有祭文《巴达山野茶王树祭》。


自从茶王树在1961年被发现之后,贺松村村民就慢慢形成了祭拜茶王树的传统。茶王树似乎也一直在庇护着贺松村。近十几年,随着茶王树名气越来越大,贺松茶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好,村民已经把茶王树当成了村子的保护神。

鉴于茶王树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死去的茶王树在热带雨林中迅速腐烂,政府决定把茶王树抬出深山,交由陈升号茶叶公司代为保管。

“这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大家希望茶王树能留在贺松,但是苦于村里没 有防腐条件,最终只能把茶王树送走。送茶王树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那种场景,像是出殡一样!”

茶王树死去后一年之内,巴达山野生茶树群有二三十棵相继枯死。这现象至今连茶树专家也无法解释。而贺松村民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古茶树都是茶王树的兄弟或臣子,他们看到古茶王树倒下,也都抑郁而死!还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让贺松人“靠树吃树”了!

从那以后,贺松人就成立了专门的野生茶树护林队,协助政府部门对未定位的野生古茶树定位编号;对已定位确认的古茶树,由村民进行认养,定期检查与管护。

如今,贺松人已经从茶王树庇护的“子民”,变成了庇护茶王树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