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编创于1921年的下半年。 梅兰芳和杨小楼情谊非同一般。杨小楼是梅兰芳外祖父杨隆寿的徒弟, 论辈分, 他是梅兰芳的叔辈。杨小楼很喜欢梅兰芳这个小侄子, 他常常抱着梅兰芳送他到书馆去, 有时杨小楼还让梅兰芳跨在他的肩头。一路上杨小楼会买点冰糖葫芦之类的东西给梅兰芳吃, 或者讲点民间故事给他听,逗他快乐。 杨小楼 1920年冬天, 梅兰芳的喜群社和杨小楼的戏班合作组建了崇林社, 因为梅和杨二字都从木, 故取此班名。1911年1月起, 祟林社就在煤市街南口的文明茶园开演, 接着又挪到东安市场吉祥茶园演出。 1921年下半年, 崇林社仍在吉祥茶园演出,这时梅兰芳和杨小楼开始编排一出新戏,那就是《霸王别姬》。杨小楼在桐馨社时, 曾与钱金福、尚小云等编演过《楚汉争》一、二、三、四本, 杨小楼演过霸王项羽的角色, 但这个戏太偏重交代故事情节, 项羽这个人物不太突出, 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次重新编演, 由齐如山根据明代沈采所撰传奇《千金记》改编, 也参考了《楚汉争》的本子。初稿写出来, 场子还比较多, 分头二本, 两天才能演完。这时已到了1921年的冬天, 正准备排演之际, 一天吴震修来访, 他十分赞成梅、杨合演《霸王别姬》, 但看了剧本, 觉得分头二本两天演不妥, 怕站不住, 杨、梅二位也枉费精力, 他直率地提出须改成一天演完。当时已经到了写单本分给大家的时候, 又要大拆大改, 齐如山感到为难, 就说:“你要改, 就请自己改。”吴震修却笑着接受了下来: “我没写过戏, 来试试看, 给我两天功夫, 我在家琢磨琢磨, 后天一准交卷。”两天后, 吴震修拿来了改稿, 他对齐先生说: “我已经勾掉了不少场子, 这些场子和剧情的重要关子还没有什么影响。但我究竟是外行, 衔接润色还需大家帮忙,我这样做固然为听戏的、演戏的着想,同时也为你这个写本子的人打算, 如果戏演出来不好, 岂不是‘可怜无益费工夫’吗?”齐如山听他讲得如此恳切, 也就不再坚持成见, 与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润色加工了。本子敲定后, 就进入了紧张的排练。 1922年正月十九,《霸王别姬》在北京第一舞台正式公演。梅兰芳饰虞姬, 杨小楼饰项羽, 姜妙香饰虞子期, 许德义饰项伯, 李寿山饰周兰, 迟月亭饰钟离昧, 李鸣玉饰刘邦, 王凤卿饰韩信, 钱金福饰彭越等等。在这个戏中, 项羽这个角色原以架子花脸行当应工, 但杨小楼以武生应行。在《霸王别姬》中杨小楼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个戏里武打场面挺多,特别是九里山大战一场, 打的套子也多, 有藤牌手打开等, 项羽的武打更是吃重, 以至首场演出演完九里山一场, 杨小楼感到非常疲乏, 很想就演到这里打住, 无奈报纸已登出演全场, 所以只能撑着演完。在演垓下之歌那一节, 项羽念那首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首场演出时是坐在桌子里边念的, 好像使不上劲。后来杨小楼想法增加身段, 设计泼酒扔杯后离座加用身段, 使表演更加生动。杨小楼以其精湛表演艺术, 深刻地刻画出了项羽这位古代英雄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这个戏也成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梅兰芳对这次与杨小楼的合作非常重视。后来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记叙《霸王别姬》的编演过程: “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 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 虽然我是旦行, 他们是生行, 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他们二位所演的戏, 我感觉很难指出哪一点最好, 因为他们从来是演某一出戏就给人以完整的精彩的一出戏, 一个完整的感染力极强的人物形象。”梅兰芳借用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的一段话来评价谭、杨的艺术境界,他说:“‘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 调格逸易, 风趋电疾, 意在笔先, 画尽意在'。谭、杨二位的戏确实到了这个份,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梅兰芳在服饰设计方面也很有创意, 他设计了虞姬穿戴的如意冠、鱼鳞甲的舞台形象。梅兰芳在戏中的唱腔十分精彩。戏中项羽败阵回营之前, 虞姬有一段唱: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 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得免兵戈扰乱, 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开始用【西皮慢板】演唱, 但梅兰芳觉得这个场合慢条丝理地歌唱与当时紧张的气氛不吻合, 于是改为【西皮摇板】, 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项羽回营安歇, 虞姬出帐巡营时, 虞姬有一段【南梆子】唱腔: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 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看云敛晴空, 冰轮乍涌, 好一派清秋光景……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 口声声露出那离散之心。”梅兰芳在编演《嫦娥奔月》时首次创用【南梆子】新腔, 打破了青衣不能唱【南梆子】的旧规。在《霸王别姬》中, 他又把【南梆子】的速度放慢唱成三眼板, 美化了唱腔, 演唱时高音、中音、低音衔接无痕迹, 唱得珠圆玉润, 乐音绕梁, 把虞姬此时此地的感情自然地曲曲流露而出。所以唱到这里, 剧场内必然掌声、彩声四起。最后虞姬自刎前唱诀别短歌: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梅兰芳唱得音带哽咽,悲恸欲绝, 唱到末句, 他一边掩面而泣, 一边身体向后仰去, 项羽正好揽住她的腰, 全剧的悲剧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这出戏中念白和身段动作方面, 梅兰芳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例如项羽败下阵来, 虞姬向他关切地询问, “今日出战, 胜负如何?”“大王身体乏了, 到帐中歇息片时如何?”“备得有酒, 与大王消愁解闷如何?”“大王慷慨悲歌令人泪下, 待贱妾曼舞一回, 聊以解忧如何?”一连四个“如何”,虽然总的情绪是关切和忧愁, 但四个“如何”由于所指不同、意思有所不同, 语调和情绪也有些微的区别, 层次细腻。第一个“如何”, 欲知胜负, 显得急切;第二个“如何”十分体贴;第三个“如何”,无奈中借以排解;第四个“如何”,是强忍悲痛、假作欢笑。梅兰芳念来恰到好处, 层层递进, 末句语音微颤, 凄楚感人。 《霸王别姬》中有一段“舞剑”, 这是梅兰芳的一大创造。在排演之前, 梅兰芳专门请了一位武术教师教他太极拳和太极剑, 他又向王凤卿学过《群英会》里的舞剑和《泰琼卖马》里的耍锏,他还请齐如山出点子。所以《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是对京戏中的舞蹈和武术中的剑法加以提炼融合编制而成的。其难度还在于这段舞剑要切合剧情, 在优美舞姿的回旋瞬息之间流露出悲痛而强作欢颜的表情。梅兰芳还成功地用京剧曲牌【夜深沉】来配这段剑舞, 使其凄切中愈显悲壮, 音乐与舞蹈浑成一体。 梅兰芳与杨小楼台作时间不长,但他们合演的《霸王别姬》空前成功地演绎了一部英雄与美人、战争与爱情、生与死的人生悲剧, 给了观众强大的心灵震撼和美感享受, 也为京剧舞台创造了一个经典作品。后来, 梅兰芳与金少山、刘连荣等也合作演出过此剧, 其他名角也常演此剧, 而且久演而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