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王朝的衰败,竟然源于错斩了这位将军

 昵称413468 2017-03-03
>

话说从公元724年至727年,这十年间有一位大唐名将叫高仙芝。如果他一直安好,大唐是绝不会走向衰败的。回首,这10年间,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因为,就在这10年间,他就充分发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断率领部队对西域地区进行征讨,使大唐的实力蒸蒸日上。

第一次是天宝六年远征小勃律,另外一次是天宝八年远征吐火罗。正因为这两次远征皆是唐军大胜,所以,不但驱逐了吐蕃对西域诸国的染指,还有力遏制了阿拉伯人在中亚地区的扩张活动。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西域七十二国皆降附大唐。

一时间,大将高仙芝的声名鹊起威震西域,整个西域都为之宾服。当然,既然大唐王朝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与阿拉伯帝国争夺中亚地区的霸权,也就在所难免了。于是,人所共知的怛罗斯之战就爆发了。本来,经过唐军的两次远征后,诸国都已经臣服了。这种情况下,就连曾经强大难以控制的一个西域国家——突奇施,此时也因实力的衰落而向大唐请降。因此,战功赫赫的高仙芝受到大唐朝廷的极大褒奖,被朝廷委任为大唐帝国在中亚地区的总督。

然而,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面对突奇施这个西域强国的请降,霸气十足的高仙芝却并不满足。于是,在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他又借口西域小国——石国“无藩臣礼”,开始出兵攻打石国,在将其消灭后,他又继续向怛罗斯城发动进攻。

此时,石国的王子逃至阿拉伯人那里求援,而早已蓄谋东进的阿拉伯名将阿布·穆斯林(时任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派其手下大将齐雅德率军数万向怛罗斯方向攻来。本来,高仙芝并没有将阿拉伯人放在眼里,正想与阿拉伯军队一决高低。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自己的盟友——三姓葛逻禄,竟然突然从他背后对他发起了攻击,致使唐军大败。最后,两万多精兵仅余数千人逃出阿拉伯人与三姓葛逻禄的合围。

但是,高仙芝败退后,仍然被唐玄宗委以重用。在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奉命征讨叛军安禄山,结果,这位高句丽族名将再次展示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了不久,由于唐玄宗听信奸臣杨国忠的谗言,错斩了高仙芝。就此后,唐朝就开始逐步陷入到了一个藩镇割据的状态,越来越衰败,直至灭亡。(吕海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