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究竟是创业型老板还是地摊型老板?

 郑公书馆298 2017-03-04


老刘有一个朋友姓赵,现在身家过亿。此人最初是做矿井安全工程师的,比较爱动脑筋,名下有几项专利技术,上个世纪小煤窑遍地的时代,慧眼识商机,白手创业。从其他厂家买来产品,去掉铭牌,加点零件,改造出几个新功能,再贴上自己的铭牌,于是自己的品牌就新鲜出炉了。


前期生意红火,奈何一个人跑市场实在是分身乏术,没办法,只好招了几个业务经理跑市场。


业务经理到位之后,自然是培训业务,分责任区,然后就把人撒出去推销产品。这几个人比较敬业,一时间销量大增。

 

就这样过了有一年多,某一天,总部的年轻会计和赵总发生这样一段对话:


会计:老板,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发货量加大,但实际上利润并没上来,反而销售成本明显在加大。而且客户那边三天两头打电话,现在的返修率似乎也比以前高了。


会计:老板,他们在骗你!


赵总:啥?有这事?


会计:有!老板,你这人太善良太实在,完全不知道人心险诈。我是实在看不过去了,那几个人在下面故意抬高了售价,然后在中间吃差价。


会计:现在按咱们产品的价格,假如说能够卖100台的话,被偷偷抬价之后,顶多能卖出去50台。后果是市场占有量缩水严重,而且那点利润,还被他们自己揣到口袋里了。


赵总很惊愕:真的?


会计:是真是假很容易,您只要随便打个电话问问客户买进的价格是多少,基本就清楚中间差价了。


赵总踌躇一下,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


会计:我是个有良知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您被他们这么算计,自己却一无所知。你这样做企业,迟早会被人家骗死的!


你觉得会吗?

 


对这道题的回答,取决于每个人的智慧,注意是智慧,而不是聪明。


能够以正确方式回答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业有成的财富据有者,他们经历了无数的世道人心,所以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回答。


另一种情况,属于天生先知先觉者,虽然他们的事业尚未开始,但他们面对这道题也不会选择错误。


这道题,其实就是测试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足具了成为一个老板的眼光与能力。


——在这道题上,无论你的答案如何,只是代表你面对的结果不同而已。


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很正常,价值观面前,是没有上下对错之分的,仅仅是标注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方向而已。


老赵说,在没做老板之前,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和这位会计是一样的。


也会忍不住站出来大喝一声:老板,你丫到底有没有脑子?别人这样坑害你你都不知道,脑子进水了么?你辛辛苦苦研制产品,起早贪黑绞尽脑汁的搞定商业模式,现在却被那几个人欺瞒吞剥,难道你还要坐在这里,等着被人家活活坑死吗?


但,当我自己做了老板后,看问题的视角和思维,立即不同了。


怎么个不同法呢?


以前,我看问题只能看到一隅,然而,做了老板后,才意识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全局眼光,不是说有就有的——没错,世上的确有这样生而知之的人,但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只有亲身历行之后,才会知道什么才叫全局眼光。


这一点,就是创业型老板和地摊型老板的最大区别!

 


从居上位的角度而言,做老板的对几个业务经理欺瞒吃差价的事情是心知肚明的,道理很简单,做老板的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远比业务经理频繁紧密的多,心理距离也更近,价格差的问题,做老板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作为一个创业型经营者的思维,考虑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利用这件事,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地摊型老板则会心里都充满着愤怒,考虑重点是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全都给老子吐出来。

 

 

这几个吃差价的业务经理,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做事情也是蛮拼的,拼到最后,他们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营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如果清算旧帐,必然会把把这几个家伙逼走,等于把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拱手送个竞争对手。


显然是绝对亏本。


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业型老板,必须要深刻认知人性,能够与最不堪的人相周旋,这些话说来简单,但实践起来,明显违背自己的天性。


赵总的做法是装傻,利用这件事激发出人性中的善,让几个坏人(姑且称为坏人吧)的行为最后导向善行。


后来产品走俏,价格提高,他甚至把提价后的差额,作为制度确定下来,让这几个家伙拼命去抢,这样做的结果是这几个业务经理都没有离开,其中一个后来甚至还被提拨为营销副总。


人,是可以改变的。要么改变意识引导行为;要么改变行为去同步意识。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好,更有智慧。


在同一个世界面前,不同的人,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有些人总是被表象所迷惑,有些人却能够洞悉最隐密的规律法则。


有人生具智慧,有人通过不懈追求获取智慧。


好的规则,能够把人性中的善,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但于此同时,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还可以变得更好,那么你就可以起步前行了。


——好的规则,是有智慧的人创建出来的。


如果我们渴望更公正的社会规范,那么,努力完善自我,应该是个可行的法子。


明摆着,并不是每个人,生具足够的智慧。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辨识。而现代社会,如前述董事长手下吃差价的业务经理,恐怕也不非个案。

 

 

写在最后:


老刘是修习阳明心学的,很多向往阳明心学的人,都是想找到一个自己入世依指的思想行为规范,渴望得到心灵安宁,岁月静好。


这种想法很好,但这个安宁应该是居于智慧之巅、俯瞰世事的慈悲之心,而不是对人性世事懵懂无知。


有智慧且心灵足够强大的人,能够宽谅人性的晦涩和弱点,能够与最不堪之人合作同行。只要在这个过程中不迷失本心,只有这样,人生才是善途正道,终得安宁静好。


如果不能洞悉人性的晦涩,渴望的岁月静好,因为缺乏现实依据,终是镜花水月,修身的最后不免沦入空谈苦禅。

 



刘长志

儒学学者、上市公司高管、中式职场专家

阳明心学践行者、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关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