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汝昌先生的惊人考证

 风临酒把2 2017-03-05
        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算是代表作,其实很少读的进去,书本就放在外面函装书架装装门面了,近期寒流南袭,雨雪不断,怕受潮就抽回房间,偶然翻开,看看,只在第一章“引论”,第一个论证处,就让我大吃一惊!
     
        引论介绍了什么是“红学”之后,举出了一个例子:

       原文如下:

      【第二节红学一斑上面提到的那种" 开谈" 大说《红楼梦》,不久就成了一门" 学问" ,而且有了专门名称叫做" 红学".若问红学都有哪些内容呢?这可真是说来话长,可以(也应该)写成一部" 红学史".红学史的规律也正是落到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手里,便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探讨起来,颇有意思。这个工程浩大,姑且" 俟诸异日" ,现在仍只拣两条便于讲说的来看看这所谓" 红学" 之一斑。
         第四十九回,有这样段:"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猜谜索引集大成家”景梅九在他的《石头记真谛》卷上叶二十五有一段关于此节的文字,于“昭君套”下批道:明写汉女胡装。“孙行者”下面批云:仍是猢狲意。
  景梅九的意思是说,“猢”是骂胡人,即指“满清”,他上文屡次说明他这主张。“骚达子”下则批云:明提出满清达子来,胆子不小!
  看他这样处处钩索,神气活现,像煞有介事!读者怕也不免要倾向于他的想法,认为真有些意思了。但是他的说法对不对呢?若说不对,有什么凭据呢?在这里历史知识和考证便成为必要了。
  邓文如(之诚)先生的《骨董琐记》(原版)卷二叶二十三有一段话:柴桑《京师偶记》引叶子奇《草木子》云:“元朝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今旗下贵家,必买臊(右半为巢)达子小口,以多为胜,竞相夸耀。男口至五十金,女口倍之。”按所云“黑厮”,或即昆仑奴之类;所云“臊(右半为巢)达子”乃指蒙古。
  这里的“臊(右半为巢)达子”正即《红楼梦》里的“骚达子”,我想这是用不着再搬弄“文字学”来证明“臊(右半为巢)”就是“骚”罢。骚达子乃清代统治阶级对他们所奴役的蒙族仆婢的侮辱性称呼。当时旗人家多有骚达子,当然人人懂这句话。(北京以“达子”为名的坊巷营房等为数不少,皆此一义,后来多已改为“达智”之类的字样。满洲贵族称蒙族为“达子”,汉族为“蛮子”。)及至景梅九先生,他不知当时有过这一种风气和俗语,于是便捕风捉影,无事自扰,大惊小怪!读者起初几几乎真要相信他。但一读了邓先生的书,便觉哑然失笑了--其实,这一套说法大都类此,本是不值一笑的。此例一
周汝昌先生的惊人考证
(《红楼梦新证》周汝昌)

         这里周汝昌是对旧红学索隐表达了极端的不满,笑话景梅九“看他这样处处钩索,神气活现,像煞有介事”然后用他的考证来否是索隐对《石头记》骂清的看法,并指出“在这里历史知识和考证便成为必要了
    
         于是他引经据典找到了邓文如的《骨董琐记》(原版),找出了这样一段内容:柴桑《京师偶记》引叶子奇《草木子》云:“元朝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今旗下贵家,必买臊(右半为巢)达子小口,以多为胜,竞相夸耀。男口至五十金,女口倍之。”按所云“黑厮”,或即昆仑奴之类;所云“臊(右半为巢)达子”乃指蒙古。
    
        我笔记小说最多,只有《拾遗记》与《草木子》没怎么看,因为这是更早的作品,对研究《红楼梦》已经没啥意义,但看到周汝昌提到《草木子》,很震惊叶子奇是元朝人,《草木子》有这样说法吗?一天时间,浏览过来,找到了只要一句与周汝昌引用相关,内容为“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
    
        我以为,这些当代出版物,随便删除内容,始终可恶,赶紧寻找原始资料,结果找到乾隆刻本的《草木子》,其内容是:
周汝昌先生的惊人考证
(乾隆刻本《草木子》)
          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家僮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只与当代出版物误差一个“僮”字!
     
        周汝昌哪里那么多的引用?想了半天,忽然想起,这是从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引文,赶紧查查手里的《骨董琐记全编》,找到相关内容,惊奇发现,这段文字,是周汝昌引用错了!
    
       原文是:柴桑《京师偶记》引叶子奇《草木子》云:“元朝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家童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今旗下贵家,必买臊(右半为巢)达子小口,以多为胜,竞相夸耀。男口至五十金,女口倍之。
    
        周汝昌怎么会犯这么低级错误呢?在仔细看,他引用的是“邓文如(之诚)先生的《骨董琐记》(原版)卷二叶二十三”,这个“原版”,原来是最早出版的时候,没有标点符号!他把清人柴桑的话当成元朝叶子奇所说内容了,原来这人,连最基本的小学标点符号都没搞清楚!
      
        这下他的“历史知识”就“考证”出了超级笑话:
    
        “这里的“臊(右半为巢)达子”正即《红楼梦》里的“骚达子”,我想这是用不着再搬弄“文字学”来证明“臊(右半为巢)”就是“骚”罢。骚达子乃清代统治阶级对他们所奴役的蒙族仆婢的侮辱性称呼。当时旗人家多有骚达子,当然人人懂这句话。(北京以“达子”为名的坊巷营房等为数不少,皆此一义,后来多已改为“达智”之类的字样。满洲贵族称蒙族为“达子”,汉族为“蛮子”。)及至景梅九先生,他不知当时有过这一种风气和俗语,于是便捕风捉影,无事自扰,大惊小怪!读者起初几几乎真要相信他。但一读了邓先生的书,便觉哑然失笑了--其实,这一套说法大都类此,本是不值一笑的。此例一

         “旗人”是努尔哈赤才发展起来的,他引元朝叶子奇的“旗人”,“今旗下贵家”根本不是叶子奇所说,而是《京师偶记》作者柴桑!“当时有过的一种风气和俗语”就扯淡了,反而笑话景梅九先生“于是便捕风捉影,无事自扰,大惊小怪”,颠倒黑白,胡说八道,这是“引论”,算得上《红楼梦新证》的第一个考证吧。牛刀小试,果然出手非凡。
     
         动一下脑筋也不会想到用元朝人来说旗人的事啊,周汝昌错还罢了,为何今天的人,怎么不想一想就拍手为之喝彩呢?
    
         这是多么惊人的考证!这得有多么深的历史知识!上帝看了都会震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