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崛起于十三世纪,曾经进行过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四大帝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标准的“战斗民族”,蒙古人彪悍且十分难以驯服。朱元璋灭了元朝之后,蒙古人虽退出了中原但却并没有服气。终大明一朝,北方边境狼烟不息,蒙古人骚扰不断。明朝虽然多次用兵,但始终没有让蒙古人驯服。努尔哈赤起兵之后,经过满清几代人的经营,最终把曾经的“战斗民族”蒙古族驯服。经过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曾经桀骜不驯的发达民族蜕变成了贫穷落后的民族。那么,爱新觉罗家族是如何把蒙古族整的没了脾气的呢? 蒙古人 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很早就认识到蒙古人对创业的重要性,要入住中原,必须先摆平蒙古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把目光投向最近的蒙古部落。他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间的矛盾,采取招抚、利诱、通婚、胁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来盛京朝觐,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至此,首先统一了漠南蒙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入侵漠北,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清军三路出击噶尔丹,十六年(1697年),漠北平定;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分两路出征准噶尔,进占伊犁。1759年,平定漠西蒙古。 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 同时,为防止蒙古各部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清廷统治,满清统治者采取“广建诸候分其力”的原则,首先在漠南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后期对其他归顺的蒙古各部也实行了这种制度。这样,整个的蒙古地区共划分为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旗,对于归顺较晚和不太驯服的部落划分的旗较多,用这种方式来分解其力量。各旗之间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很难出现新的政治联合体,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 为了长期有效的控制和收买蒙古人,满清统治者很早就实行满蒙联姻政策。如皇太极娶科尔沁贝勒斋桑之女为妻(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之母)。清朝建立后把联姻政策写入《蒙古则例》,用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据统计,清代公主下嫁蒙古王公共计六十一人,而皇帝的后妃也大多来自蒙古王公贵族的女儿。清政府通过联姻政策,在血缘上把蒙古封建主和满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些蒙古封建主丧失民族意识,逐渐达到奴化的目的。 努尔哈赤像 为了从精神上彻底奴化蒙古人,满清统治者在蒙古地区大兴黄教。到清朝初期,蒙古各部大部分崇信黄教。“蒙古唯信喇嘛,一切不顾”。清政府还大兴土木修建黄教寺院,鼓励蒙古人当喇嘛,用黄教来消除蒙古人好斗嗜杀的习性,使英勇尚武的蒙古人逐渐养成了“行善积德”、逆来顺受的性格;同时大建寺庙,使蒙古经济遭到破坏;鼓励蒙古人选聪明伶俐男儿当喇嘛,使蒙古人口锐减,人种恶化。 通过努尔哈赤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曾经的战斗民族逐渐丧失了锐气,民族性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彻底变成了满清统治者的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