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梨

 yzsr273 2017-03-07

  
  青花梨是我国台湾育成的特优品种,福建农牧业科研中试基地于1993年从台湾农业试验所引进,属砂梨系统。该品种在1999年7月福建召开的优质早熟梨品种鉴定会上,各项指标均位居参评品种榜首。

折叠 编辑本段 简述

树势强健,树势半开张。一年生枝棕绿色,多年生枝黄褐色,枝条粗壮。树冠呈圆头形,叶片较大,阔卵圆形,叶缘有针状锐复锯齿,小枝幼叶初展时,具白色茸毛。果台枝生长旺盛,有部份可长到30厘米以上,果台枝结果能力强,均达到85%以上,保证了产量稳定。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其结果比例分别为:39.57:9:51.43,每花序一般坐果2-3个。该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在我国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均适合大面积发展。特别是该品种抗高温能力强和需冷量低(约200小时左右)的两大特性,决定了它在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填补了我国抗高温、特早熟优质梨品种的空白,对推动我国热带地区特早熟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福州市的年平均气温为210C,属南亚热带,该品种在当地海拔100米的红壤山地种植,生长结果均极良好。同时,由于它需冷量低,在北方地区如采用大棚、温室生产,鲜果可在4月中旬上市,经济效益将会倍增(北方露地栽培表现亦极佳)。

折叠 编辑本段 特点

青花梨病虫害较少,对梨锈病、黑班病、轮纹病、干桔病等抗性极强。管理粗放、荒山、坡地均可种植。青花梨丰产、稳产性能好,定植第二年投产,第三年平均株产15公斤,最高株产30公斤,第五年平均株产50公斤,属极丰产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实大,平均果重250-300克,最大820克。成熟时果皮黄绿色,肉质细脆,雪白不褐化,汁液极多,果心小,可食率85%,石细胞极少,无渣,含糖量高,香甜,口感好,风味佳,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从外观及内在的品质来看,均属优质品种。极早熟,在福州地区6月底成熟,四川、重庆地区7月初成熟,比黄花梨早熟约25天,是南方各省黄花梨的理想换代品种。较耐贮运,货架期15天左右。

折叠 编辑本段 梨的管理技术

1、 加强肥水管理

对套袋的梨树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强壮树势。在秋季就要以充分腐熟的鸡粪作基肥,每亩用量4000公斤,并配合施硼砂10公斤和过磷酸钙复合肥200公斤。生长期适时叶面喷肥,对有缺硼引起疙瘩梨的果园,可在花期喷施2次0.3%硼砂溶液。此外在套袋前要结合喷药喷施2-3次优质钙肥,以减少因缺钙引起的裂果及生理性病害。

旱季适时灌水,雨季及时排水,避免土壤水分骤变。同时要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2、 合理授粉负载

建园时合理配置授粉树,授粉树应达到15%左右。花期选用丰水、黄金、绿宝石、水晶等品种的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严格疏花、疏果,注意选留花序第2、3、4序位果中的一个,留单果,每20厘米留1个果,使叶果比达到40∶1,留果形端正的边果、侧向果、无病虫害果、生长正常的短枝果,不留腋花芽果、畸形果、弱小果、病虫果,不选果台副梢和萼片残存的果实。每亩留果量保持在1.2万个左右,产量确定在3000-4000公斤。

3、 选择优质果袋

目前市场上梨纸袋种类繁多,比如橙子如何科学地套袋应合理选择纸袋。对纸袋的基本要求是:遮光度良好,经风吹雨淋后不易变形、不破损、不脱蜡,雨后易干燥,对梨果的不良影响极小。有的纸袋经药剂处理后,袋内的病虫少。袋的规格通常为宽14~16厘米,长18~19厘米,袋口中间有一半圆缺口,便于张开纸袋,袋口底部两侧有出气孔,便于雨水流出,以免袋中积水。

4、 搞好病虫害防治

套袋前搞好病虫害防治是套袋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首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冬春清园、剪除病虫枝、深翻树盘、浇封冻水等措施,减少越冬病虫源。生长季节则通过剪除病梢、病叶及病果,控制再侵染源。其次提倡生物防治,要在果园内保护或人工放养捕食性天敌,达到以虫治虫

化学防治要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往关键期进行:在花芽膨大期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盛花后期花瓣脱落60%时喷施5%阿维菌素5000倍液+40%福星4000倍液,以防治梨木虱、黑点病、黑星病、黑斑病等。

6月份雨后喷25%灭扫利2000倍液以防治绿盲蝽、黄粉虫、康氏粉介、黑斑病等。7月上中旬果实迅速膨大期,喷布15%哒螨灵3000倍液+80%必得利1000倍液。果实采收期喷布菊酯2000倍液+20%三唑酮2000倍液,以防治黄粉虫、康氏粉蚧等。

5、适时套袋

套袋应在落花后15~45天、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目前所使用的纸袋经透光度测定,大部分透光率均在1%以下,在幼果期过早套袋会影响果粒的发育,过晚套袋则果皮转色较晚,外观色泽较差,气孔变成果点,角质层表面易发生龟裂。尤其是青皮梨,当大小果分明、疏果完成后就应着手套袋。过晚,果点变大,果实颜色变深。对一些易生锈斑的品种,为减轻锈斑的发生,在幼果期增加一次小果套袋,一般在着果后可分辨果实形状时开始疏果,待确定留果数,即使用单果小套袋,最晚套小袋时间应在谢花后20天完成,否则失去意义。

套小袋后20天左右就应加套大袋,气温高且烈日无风天气,套袋时间应提早,否则袋内温度过高,可能使果皮变色甚至日灼或裂果,气温低且经常有微风的天气或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适当推迟套袋时间影响不大。海拔高、日夜温差大、雨量少的地区,两次套袋效果佳。套袋时期应是在果皮开始转粗期间最理想。

6、 套袋顺序

先套上部果,再套下部果,先套内膛果,再套外围果。套袋时先将手伸进袋中,使袋彭起来,托起袋底,使两底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手持袋口下2~3厘米处,套上果实,从中间向两侧依次折叠袋口,然后于袋口下方2.5厘米处用纸袋自带铁丝绑紧。果实袋应捆绑在近果台的果柄上部,绑口时千万不要把袋口绑成喇叭状,以免积存药液流入袋内,引起药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