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文明:由远及近的民生强音

 北书房2014 2017-03-07


编者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民素质水平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社会环境也在影响着国民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


  近年来,社会文明在公众舆论中的关注热度不断上升,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成为新的期待。


  在社会心态的变化中,其表现尤为明显:人们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一些很小的不文明事件往往成为社会热点,如公交车上的让座纠纷。一些恶性事件还引起全民讨论,如动物园老虎吃人。


  另一方面,人们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一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相关话题持续热炒。


  在社会行为层面,社会文明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当今这个流动的时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工作地时,社会文明程度往往成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考量因素。


  显然,当物质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金钱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将呈下降趋势,而社会文明程度却越来越左右人们的幸福感。


  当前,党和政府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出台了许多举措,不仅在宏观政策上越来越重视,在操作上也发扬务实精神,立足抓细抓小。


  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比的社会影响举足轻重,全国文明家庭评选屡屡传为美谈,这些国家层面的文明创建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相关测评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家庭文明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地方层面,江苏省201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一个省级社会文明指标测评体系,一些地方以社会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引领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也颇有成效。文明建设,不再被视为发展中敲边鼓跑龙套的角色,而是引领发展的“牛鼻子”,这无疑是政府行政理念中一个明显的进步。


  社会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努力。


  最近,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多路记者奔赴北京、江苏、江西、河南等地深入调研社会文明建设情况,以期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文明
程度成为民生新热点


  最近,《半月谈内部版》联合半月谈新媒体中心开展了《今天,你对社会文明满意吗》的大型移动互联网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手机网民对社会文明程度的关切度非常高。


  参与调查的5536名手机网民中,94%选择对社会文明“很关心”或“关心”。


  在对社会文明的感知方面,46%的调查对象认为近几年周围的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40%的人认为“变化不大”,仅有14%的调查对象认为“降低了”。


  而在对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上,91%的调查对象希望未来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仅有8%的人希望子孙后代生活在“收入更高、物质更丰富的社会”。


  2016年G20峰会期间,杭州的灯光秀和西湖上的文艺晚会通过媒体与网络传向世界,惊艳了全球。


  峰会结束后,80后陈超和其他3位同事,外加一位来他们公司玩的朋友,半夜自发来到“城市阳台”捡垃圾,5人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他们的故事发出后,很多网民表示要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捡垃圾成了特殊的城市风景。


  地铁是城市现代文明的缩影,也是最能集中显现众生百态的地方。近年来,地铁中的“占杆族”“跷脚族”“脱鞋族”“膀爷”“瓜子女”等反映不文明现象的网络热词走红。


  相比之下,在地铁上随手捡起他人鞋底掉落的泥土,擦干净地面,手捧垃圾直到下车的大妈,却引发了一场全城的“爱心大搜索”。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毛顺茂说:“类似‘地铁大妈’的微小举动作为榜样走红网络,本身就体现出人们对文明行为的崇尚。散落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文明正逐步被找回。”


  “凡人善举常在一念之间,人性光芒却触动心灵。”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尹小健说,生活中有许多普通人做过很多公益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并不普通。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正是对正能量的倡导。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包容。


“文明崛起
构建社会价值新体系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


  “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在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物质丰富与精神贫瘠并存的时代,我们需要确立怎样的价值航向?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道德的基石、社会运行的基础,树立起社会新价值坐标。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拿诚信体系建设来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炉后,各地纷纷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用账本”。


  在京津冀,政府启动区域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力求让守信者“处处守信,事事方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为诚信文化的养成营造刚性环境。


  社会文明程度是居民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


  在《今天,你对社会文明满意吗》大型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公众对自己行为的文明程度表示关心。


  超过40%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注意自己行为的文明程度,将近57%的人选择“注意”,仅有不到3%的受访对象选择“不在意、随大流”和“不清楚”。


  参与调查的手机网友“李尔王”对社会文明发展充满信心,他说:“社会文明内涵很丰富,暂时某些现象的出现可能让人觉得世风日下,但我们不能对社会发展失去信心,每个人都应积极投入到社会文明建设中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界的改变
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每周末,将家里分好类的垃圾拿到楼下,交给专门来回收垃圾的“绿色地球”工作人员,已成为成都市民王碧近四年来的习惯。


  在王阿姨所居住的成都锦江区比利华国际城小区,90%的居民已学会将垃圾分类。


  在“绿色地球”(成都市绿色地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CEO汪建超看来,像垃圾分类这种文明习惯的养成,从政府的号召、制度变成居民的行动,中间需要搭建便捷的可执行通道。


  “绿色地球”采取鼓励方式,用户实名制注册后,根据垃圾的种类、重量换算成积分,积分可兑换礼品或直接提现。


  这种推广模式受到居民欢迎,不到6年,“绿色地球”的垃圾分类业务已覆盖成都579个小区的20.47万个家庭,共回收可再生垃圾一万余吨。


  文明来自点滴改变。“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


  汪建超坦言,他之所以从微软辞去几十万年薪的职位从事“收废品”的行业,是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呼吸的空气更好一点。


  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36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已经56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今年61岁的凌苏是南昌市小金台社区3号院的居家养老志愿者。身为章金媛爱心奉献团成员的她不仅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好管家,也是社区建设的热心人。


  她说:“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能帮助他人,我觉得很快乐。”她认为,正因有她们这样的“小人物”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才能不断凝聚社会文明进步的无限动力。


  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导游叶伟新有着多年带团出境游的经历。从业已10年的他告诉记者,在全国社会风气不断改善的背景下,现在中国游客的形象与多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从几年前带团出去需反复提醒游客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到现在游客会自觉带走垃圾,遵守交通秩序。


  “即使在户外,一些游客也会先询问是否可以抽烟,这些都说明了文明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新选择。”


清新家风
凝聚文明进步新动能


  从城市到乡村,以家庭为细胞,以惠及民生为出发点的文明城市、乡镇创建活动,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群众精神状态为之一新,城乡面貌为之一变。


  走进“全国文明村”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只见绿树绕屋,梨花绽放,家家堂屋上方挂着统一设计的“家训牌”,农户院坝、村道整洁干净,村里一块块嶙峋的石头上刻着“日勤三省、夜惕四知”“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等格言警句。


  你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房屋破旧、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遍地,随处可见牲畜粪便。


  改变,从每户家庭入手。春风村村支书王家元介绍,村两委与村民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到户,发动起一场“卫生革命”。


  针对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民求神问卜等陈规陋习,春风村相继组建了农民文艺演出队、志愿服务队、乡贤服务队。


  有了这些文化载体,村民们农闲时读书看报、健身、自编自演乡土节目,不再无所事事,打麻将赌博。近10年来,村里没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传世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理想,更是一种道德实践,不仅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好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社会风尚的价值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的改革路径逐渐清晰。


  一股清新之风正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自觉提升素质,移风易俗,不断加强内在精神文明和外在行为文明的建设。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