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有一条新闻同时在中美的商界掀起波澜。那就是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的合并。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作为全球共享出行的代表企业,从诞生伊始,这两家公司就对全球多个国家城市的出行模式都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被人们称之为共享经济。除了出行之外,共享经济的模式还在短租、金融、知识技能分享等领域广泛展开。共享经济企业依靠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闲置资源,对供需双方带来巨大的便利和价值。目前的模式既有C2C的,也有B2B的,但主流仍是C2C模式。 以Uber、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对传统行业的运行方式带来极大冲击。如我们所看到的Uber之于出租车行业,Airbnb之于酒店行业。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组织的管理模式、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转变,是偶然的个体行为,还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深思,也许今天出现的些许变化,就是我们明天要面对的变革因素。 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结果,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包括: ·技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创新,包括平台技术、移动定位技术、支付技术、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让过去复杂的交易变得很轻和体验更好; ·人:千禧一代的出现,在价值观和工作生活方式有了很大不同,最求自我价值,追求更自由的工作时间和状态。对于物质的追求从渴望拥有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变。 ·经济:当社会物质文明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物质丰富,开始产生过剩。 这些在底层涌动的因素推动着社会和商业的变革,从一个个细小的维度出发,向几十年来工业时代演进的最佳商业和企业管理运行法则提出挑战: B2B 组织与组织的关系,组织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组织的边界,包括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边界都将变得模糊。为了适应更敏捷的商业节奏,原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将被打破,组织之间变得更加协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未来的组织将会在垂直边界,即内部等级,上下级关系;水平边界,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外部边界,即与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理边界,即国家、市场、文化界限等多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 共享来自方方面面,从技术共享到资源共享,从渠道共享、到空间共享,从资金共享到人才共享。 比如,空间上的协同共享。以前企业的设立,都要有固定的办公机构。随着共享办公的兴起,可能今后,不需要在北上广设很多的办公室了,在需要的时候借助第三方的场地就可以进行办公。 共享经济的英文名称除了叫做Sharing Economy之外,在有些场合也会被称为协同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过去我们在进行企业业务规划的时候,必须要规划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产品设计到研发、生产、销售、渠道管理以及售后。企业会在这条价值链的每一个模块都建立自己的团队,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曾经被视为有竞争力的表现。 而在今天的模式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于横向的完整性,而是来自于纵向的深度。一家善于借助其他行业资源,建立自身领域深度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所熟知的Uber不拥有车辆、Airbnb也不拥有房间,它们只是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 B2C 组织与人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变化是来自多个方面的。 组织架构的设计,从因岗设人,到因人设岗 过去,企业开展组织设计,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计实现战略目标相对应的组织架构和具体岗位。然后根据具体的岗位职责来招募人才。而今天,这样的填空式的组织设计模式在一些行业和公司并不是很有效。 当我们设定好岗位,写了清晰的岗位说明书,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找合适的候选人。你会发现,越是到了核心岗位,越是无法找到合适的人。但有时候,你遇到了非常出色的人。但这个人,又不是我们的职位描述里面所要求的,这时就陷入进退两难的状态。招了,不知怎么放。不招又觉得可惜。 在未来,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为这样的人才专门设立岗位了。哪怕暂时没有合适这个人才的岗位空缺。有时候,给这些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人一个机会,他给你带来的也许不是一个岗位的填充,而是一条真正的产品线或者未来。 因此,在Google等全球创新巨头的公司,他们在招募人才的时候,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要在价值观范围内,什么样的“怪人”都可能成为奇才。 雇佣关系 传统的企业组织与人才是依靠雇佣的契约来绑定的,企业通过各类的招募方式,与员工进行面试,确定后,发录用通知,签署用工合同,办理入职手续。组织与个人是牢牢绑定的,企业组织要负责个人方方面面的事情,除了酬劳之外,还有社保及其他。组织与个人的雇佣关系是1对1的。 而在共享模式下组织与个人的雇佣关系变得松散。已不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只是合作者。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未来也不是只服务于一家企业,他可能是多家企业的员工,为多家企业服务。最近流行的斜杠青年就是这样的雏形。 未来在共享经济的模式下,个体可能可以在世界的任意角落,在多个平台上,为不同的人提供服务。在人才资源的使用上,共享的模式也可以让企业游刃有余。社会上的人才在某种规则下,都可以为我所用。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都可能是我的产品设计师;每一个社会网格下的人,都可能是我们的销售代表;每一个个体网红,都有可能为我们的品牌代言人。 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目标 在过去,个人加入一个组织以后。成为了组织的一个螺丝钉,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同时,把更大的价值让渡给企业的股东,为着企业的目标而奋斗,个人在时间轴上是延续着职业链条在线性上升。 而在共享模式下,组织与个人有着各自的目标。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着自己的“自组织”目标,在“人人即组织”的概念下。每一个个体不只是为了一个JD(工作说明书)要求而重复着工作。每一个个体也有着自己的“组织”远景和目标,每个人只是借助这个平台去实现个体组织的价值。比如:Uber的司机,不是为Uber打工,是为自己在工作。又比如淘宝店家,不是为了淘宝而打工,是为自己在做生意。比如在行上的行家,不是为在行工作,而是在建立个人的品牌以及价值,为自己打工。 对于人才的定义 过去,我们在招募员工的时候,很看重的一个要素是:经验。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是企业渴望的对象,往往也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但今天,这个概念也在受到冲击。著名的摩尔定律已经被打破(全球最知名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在2016年初的一篇文章写道,从3月出版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不再以摩尔定律为目标了。芯片行业50年的神话终将被打破。)
决定一个企业持久竞争力的也许除了专业,还要有能够快速迭代创新的能力。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过去的经验和专业度,可能很快被人模仿或者超越。同样,一个人过去十年的经验,也许在一些行业来说,可能只需要不到1年的时间就会被超越。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有些专业领域是无法被超越的。其实不然,当我们看到,最讲究专业水平的棋手,当李世石被 Alphago打的体无完肤的时候,就知道没有什么不可能了。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改变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
|
来自: 毅哥n3i3y5146m > 《行业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