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男人必须会做的事

 地道风物 2020-12-03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手游,

里面有个角色,

又帅又man,

他便是后羿

远古的时候,

大地严重旱灾。

原来,

10个太阳轮流跑出来,照耀大地。

有时,他们一齐出来,

带来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

后羿张弓搭箭,

向那9个太阳射去。

最后,

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然而,

后羿为什么帅呢?

原因便在于他的弓箭➹

今天,

风物君带你追溯弓箭的历史,

让你不仅会玩,

还会射。


弓箭,

其实是先有箭,

再有弓。

3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人类为了生存,

用箭与凶猛野兽搏斗。

旧石器时代,

箭头是用石头做的,

符合三要素:

锋利、箭头适度、器型周正。

山西朔县的峙峪遗址发现的石镞。

阶级产生、

国家形成、

人类社会的进化,

弓箭,

从射向禽兽,

开始转向人类自己,

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用武之器。

而且,

实践过程中发现,

借助竹木材或动物筋条等材料,

使射击距离更远,

发明了弹弓。

霍建华饰演的令狐冲用弹弓恶作剧

传说中的黄帝,

战蚩尤于涿鹿,

纯用弓矢制胜。

当时,

他精心造了“轩辕弓”,

以竹木制成,

虽能及远,但不够锋,

蚩尤中三箭而亡。

商代,

出现了用两层材料,

如木材、牛角,

粘成的合体弓,

更为强劲,

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

更发明了扳指,

令拉动强弓得以可行,

避免割伤手指。

箭头用青铜铸造而成。

扳指对射手意义重大,以至清朝王公贵族们,竟最终使其异化成为一种首饰。

商代甲骨文中“弓”字,

明显地是一个“反弓”的形象。

即这是一张复合弓。

甲骨文“弓”字

春秋、战国时期,

对箭有完整的方法和经验。

对弓箭的选材、制作程序和规格,

严格规定,

专门的弓匠来制作

更有高级的复合弓面世,

用两种以上的材料,

骨头、角、牛筋等制成。

只需比较短的弓臂,

便有足够张力,

不过,

这对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

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

力气特别大的勇将,

能拉开300斤的强弓,

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

射程、穿透力和命中精确度。

春秋晚期的竹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作为兵器之首的弓箭,

地位拔高。

当时的贵族、将门之子,

被从小教习射箭;

“射”,

更成了公卿大夫六艺” 之一

贵族在家中生下男孩,

则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

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

《礼记·射义》的解释,

射箭不只表现人的眼界和力量

而且过程中进退周旋的礼节

和从容不迫的气度

更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品德

春秋战国,

诸侯宴请宾客时,
礼仪之一是请客人射箭。

成年男子不会射箭,

被视为耻辱

主人请客人射箭,

客人不能推辞。

后来,

有的人确实不会射箭,

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久之,

投壶就代替了射箭,

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自此,

弓箭成为了一种男性符号。

《投壶图》

秦代,

箭头在青铜的基础上,

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

堪称毒箭!

汉代,

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汉代壁画石刻里,

均为小弓的形制。

可以推论,

汉代中原地区,

更流行使用小弓。

长度在一米二到一米三之间,

短小易携带,

射程较远。

汉代·壁画

西汉时期,

金属冶炼技术的发达,

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

青铜箭逐渐向铁箭发展。

南北朝时,

《魏宗室常山王遵传》记载:

北魏孝武帝在洛阳,

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

他把一个容两升的酒杯,

悬于百步之外,

让19个运动员竞射,

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

就把酒杯据为己有,

这在当时叫“奖杯赛”,

这可是在中国体育史上,

最早的一次奖杯赛

从魏晋到隋唐,

铁箭的分类很简单,

发展路线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

足以穿透铁甲,

撕裂敌人。

而轻韧的竹、木

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

唐代,

《太白阴经·器械》记载:

装备“弓一万二千五百张,

弦三万七千五百条,

箭三十七万五千支。”

打仗时,

弓箭手们在战阵前一字排开,

控弓发箭,

万箭齐发。

当时,

宫女也要学习射艺

并有射鸭,射粉团等多种游戏。

雅戏“投壶”

在此时最为盛行。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君王桌上还放着投壶

“武举制”,

始于唐代武则天时

唐代考试设有 10 个项目,

仅射箭就占了 5 项,

即步射、马射、平射、筒射和步射穿札。

宋代,

对每种武器都精雕细琢,

而箭的样式也精细化

像铁脊箭、锥箭等。

 到了元代,

蒙古人主要使用,

具有中亚突厥系风格的,

“螃蟹弓”

其实,游牧民族的弓,

论其质量并不比农业民族的要好。

而人在马上,无法借助腰腹力量,

也无法使用很强的弓。

元太祖骑射图

在清中期前,

弓箭始终占据着武器中的主力地位,

清弓的特点是,

弓体巨大

弓梢长而反向弯曲,

长弓梢增大了弓臂的负担,

但拉弓更轻松,

可以使用重箭来弥补。

但是射程和效能远低于小弓,

箭仍多用竹竿。

明清时期,

射箭活动仍十分盛行。

清康熙六十一年,

把承德作为专门射猎场所。

清末,

火器才逐渐成为主打武器,

逐渐淘汰了强弩。

至十九世纪中叶,

太平天国战争中已基本上不用弓箭

新中国成立前,

射箭作为武术项目中的表演项目

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以前,

射箭仍然为表演项目。

1935· 上海表演射箭的女射手

1956年,

弓箭开始列为比赛项目

60年代后,

弓箭被评为“四旧”

作为危险品,

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61年-1994年间,

中国派去国际比赛的射手,

共计46次打破世界纪录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中国选手张娟娟,

取得个人项目射箭金牌。

参考文献:

《对中国弓箭文化的研究》刘英林

《中国古代弓箭文化述略》刘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