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练琴时间的选择影响着孩子的热情、学习兴趣和练琴效果。 1、减轻负担的“1遍”与机械运动的“5遍” 许多孩子在练琴时会和家长讲条件,说:“我每课就弹5遍”。如果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一定要“将计就计”。告诉他:“不用那样一遍一遍地练,如果这一课(比如是新课)能准确(节奏、音符、指法)完整连贯的用很慢的速度弹下来,能这样弹一遍就不用练了。”其他课也是如此,表面上减轻了量而实际强调质,孩子会感到“便宜”许多,心理上自然减轻好多负担,练起琴来也不再是“熬”遍数,而是认真地完成“任务”。这样练肯定要比不太积极用脑的“弹5遍”的效果要好得多,不但会使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会减轻许多,而且又能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练习的收效可能大大超过“5遍”,何乐而不为呢? 2、分散练习时间、符合少儿特点 许多家长在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时,大多数安排在晚上6—8点之间,其实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科学。科学的练琴时间,就是要使练琴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如5—6岁的孩子每次练琴时间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你能把孩子的练琴时间分散安排,每次20分钟左右,如早晨起来练20分钟,晚饭前后再各练20分钟,这样练琴,每次练的时间少,注意力易集中,每天练的次数多又便于巩固、记忆,孩子容易接受,你为何不这样安排时间呢。 也许有的父母因为上班时间或孩子上学时间所限,只有晚上这段时间才能练琴,那也最好安排在饭前饭后各练一次,如果集中一段时间如2小时练琴,中间一定要休息。 3、钢琴课后当天的巩固练琴更重要 上完钢琴课,许多家长和孩子多数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不再安排练琴,意在放松一下。其实这是孩子一周里收获最大的一次练琴,如能善于利用这段时间,必能使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练琴效果。 因为刚上完钢琴课,老师课上提出的要求、指出上周练琴中出现的问题及新课讲解、示奏,孩子尚能记忆清楚。课后马上进行巩固练习,及时改正错误,又能对新留的作业提出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样练琴的效果要比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练琴好得多。 练习钢琴 二、注重你的陪练语言 1、节制你的批评,注意先扬后抑 语言,在孩子坐在琴凳上以后,就变得一字千金了。你运用什么样的语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例如下面对话: “这首练习曲你弹得很熟练,可是你弹得十六分音符一点都不均匀,一瘸一拐的真难听。”听了这样的话,孩子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会想: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弹了上百遍,却得到如此评价。 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方式:“这首练习曲你弹得很熟练,要是那小段十六分音符弹得再均匀一些,就更好听了。”听到你这样评价,孩子心里自然会很愉快,并会主动去练习那不足之处。 对于孩子来说能每天坚持练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能发自内心的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再得体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请记住,他的毛病或许很多,但你每次只能指出一、二点,余下的依次指出,相信孩子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帮助,更加努力练琴。 2、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提出要求,不要用命令句 心理学家霍布朗根据他的经验指出,以低和平稳的声调讲解,和使用激烈的辩论或演说强迫灌输,前者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 一个人声音平稳,表示此人充满了理性,这时他所提的建议,别人较能接受。同样,父母在辅导孩子练琴时,若能压低声音,用温和的语气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定能耐心倾听,乐意接受。 如果大人总爱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好好练琴,孩子会产生不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采用建议、协商的方式去提要求,孩子将会心悦诚服的接受。 举例:要求孩子把一段乐谱背下来 (1)“我告诉你,今天你必须把这段谱子背下来,否则你就别想下这琴凳!” (2)“我看这一段你已经弹得很熟练了,今天能否把它背下来,如能准确背下来,你就可以休息了。” 第一种方法偶尔也会奏效,但孩子心里不会愉快,久用此方法,孩子会当耳边风。 第二种方法也有效果不好的时候,但多数情况下效果是很好的。 孩子练琴是每天都得进行的,你看长期使用哪种方法效果会更好? 训斥孩子 3、切忌说出“笨蛋”、“没有用”这类否定性语言 在你辅导孩子练琴时,孩子经常弹错或者三番五次地练习也弹不好时,你是否会失去耐性的脱口说出“你真笨”、“没有用”之类的话去责备孩子呢?这种评价,通常是父母非常情绪化的表现,完全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探讨失败的原因。因此,这种责骂产生不了使孩子信服的正面效果,而只会招来孩子的反感。 说实话,让小孩子学钢琴,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时遇到难一些的乐曲,如左右手配合较难或节奏复杂等等,开始练时真是不容易把两手合上。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也弹不好时,心里已经是很烦躁了,你这时再责备他,遇到较倔犟的孩子,可能就会产生反抗意识,如果是一个内心软弱的孩子,就极可能认为自己“真的不行”而产生自卑感。如果你用了“笨蛋”“没有用”这类话责备孩子,甚至会让孩子把对你语言的憎恨转移到钢琴上,也就不会再愉快地练琴了。 父母想要帮助孩子把琴练好,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孩子弹不好的原因作客观分析,使孩子接受而信服。父母要切记,过分责备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或失去自信。 4、 “赞扬与斥责”要偶尔为之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练琴不够认真或不太用功,就出言责备,上课没弹好,就更要责备,对于整个钢琴学习,都采用训斥式的教导,以至孩子练琴练得好时,也不表扬,怕孩子骄傲,如此一来,内向型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惧怕心理,也对学琴产生负担。外向型的孩子则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对学琴产生反感。 孩子的这种情形,可以说是父母造成的,然而父母往往不自知而无可奈何的叹息:“我这么苦口婆心的教导他,他怎么还这样?”这种现象完全是父母忽视孩子的微妙心理所致。 同样的,和责备相反的赞扬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你的赞扬也将越来越“廉价”,“刺激”越来越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换句话说无论是赞扬还是责备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学习,因此,使用过分就会毫无效果。所以不管是赞扬还是责备,最重要的是恰到好处。 例如:孩子这一段时间练琴一直都不认真,就要在适当时候予以“责备”,当孩子比以前做得好了,也不要立刻大加“赞扬”,而应观察一段时间,看孩子的表现是否继续维持,再决定是否该“赞扬”。 三、创造良好弹奏气氛 事实证明,经常搞点“花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调动他的积极性。 1、给孩子设计一个属于他的“音乐厅” 练琴环境的好坏会对孩子的练琴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练琴环境应该是安静、明亮、整洁的。在那里,孩子的学习应该不受他人谈话或电视机声音的干扰,使其能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在保证上述条件基础上,还应该让环境具有一定的美感,让孩子心情轻松、愉快。不妨在屋子里面摆放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如大布娃娃、小毛毛熊、漂亮玩具等。在墙上也可以设计一下,比如挂一幅儿童粉贴画或风景挂历,让孩子喜欢这个环境。让他走进这个练琴房间便会感到轻松和亲切,仿佛是他的“音乐厅”一样,进而增强练琴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房间不能过于杂乱,那样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能过于刻板、严肃,只有一架钢琴和一个琴凳,那样会使孩子感到跟钢琴一样的孤独。 2、喜欢的乐曲留到最后练 我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练琴时,先练、多练自己认为好听的曲子,依次排列,把《哈农》排在最后,原因是《哈农》最不好听。为了让孩子练琴时能“坐住”,偶尔让他自己安排一下练习所弹的乐曲顺序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每次都是先练喜欢听的曲子,则要改一下这种习惯了。 因为爱弹的乐曲容易使孩子在练习时情绪高涨,而刚开始练琴兴趣也要比后来浓一些,这样先练的曲子效果自然好些,而后练的曲子越来越没兴趣弹,而且也感到疲劳,效果自然不如前面,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如果把不喜欢的乐曲放在前面练,把喜欢的乐曲留在最后,心里总是想着练完这课就可以弹比这“好听的”曲子了,这样从始至终都能保证练琴时的兴趣和质量。而且在最喜爱的乐曲练到情绪最高涨时,就结束练琴,这样会使孩子愿意下次再练,可继续保持他的练琴兴趣。 3、经常给我们的“钢琴家”举办“演奏会” 艰苦的劳动,渴望被评价、被肯定,不想当钢琴家的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够被欣赏。现在的孩子弹琴大多数是只给家人和老师听,在家是练琴,到老师那儿是上课,很难体验到钢琴演奏给大家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为了调动孩子的学琴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妨让孩子在老师留的作业里每月选出一、二首(包括练习曲)乐曲作为表演曲目,让孩子把要表演的曲子练得非常有把握,谱子背的熟练而准确,然后把几个学琴孩子的家庭组织起来,每两三个月举行一次小小“演奏会”,在“演奏会”上,家长们要抱着极大的热情来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演奏,并给以鼓励和肯定,然后再发给孩子们一点小奖品。回到家和孩子一起认真总结学习上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以鼓励为主,找毛病为辅。相信这样的“演奏会”能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它带给孩子练琴的积极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