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chenshilu 2017-03-08

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高考押题)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答案】:D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总体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个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  )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3.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遥感技术可利用传感器接收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4.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

A0.5微米      B0.8微米

C1.0微米      D1.2微米

【答案】:B

【解析】: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水田属于人工湿地。从图中可知,小麦和湿地这两种地物在0.8微米波长时反射率差异最大,分辨率最高。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56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5.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GPSRS      BRSGPS

CGPSGIS     DRSGIS

【答案】:C

【解析】:根据伴行包的位置可以确定老人的位置,采取的是GPS技术,服务商得到老人位置的信息后,利用GIS技术帮助家人设计寻找老人的方向和最佳途径。 

6.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D.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答案】:C

【解析】: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某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的信息,可以估算农作物的产量。发生地质灾害时要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需要使用遥感技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需要运用GPS技术。

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78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C

【解析】: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

8.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技术。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甲 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图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乙 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9.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答案】:A

【解析】:甲图为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该地地形和地貌特征,从而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10.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答案】:C

【解析】: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某人骑自行车从下图中的甲地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1113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11.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武夷山 

【答案】:C

【解析】:通过图中经纬度的分布,定位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

12.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丁-戊  D.己-庚

【答案】:A

【解析】:因为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的时间骑行的路长越短,表示骑行速度越慢,可能为上坡路段,所以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为上坡路段。

13.庚-辛之间的距离约为(  )

A150米  B300米 

C500  D600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比例尺表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而庚-辛的图上距离约为比例尺一单位长度的3/5,故庚-辛的实地距离约300米。

暑假,小强跟随旅游团到甲地一日游,下图为小强出行路线示意图(图中均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列1415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14出发与返回时,小强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  )

A.右侧、右侧  B.右侧、左侧

C.左侧、右侧  D.左侧、左侧

【答案】:B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出发时(上午)小强为避免太阳光照射而拉上窗帘,上午太阳位于偏东天空,可推知小强靠近东侧车窗,由图可知出发的行驶方向向北,所以小强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返回时为下午,太阳位于偏西天空,小强选择了太阳光无法透过窗户照射的靠窗位置,可推知其在东侧车窗,而客车此时行驶方向向南,所以他在客车前进方向的左侧。

15小强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杭州  B.武汉

C.哈尔滨  D.重庆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5:40、19:10(均为北京时间),可计算出该昼长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为13,5小时。进而可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出该城市日出的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昼长/2)位5:15.根据日出时地方时为5:15,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5:40可知该城市在120°E以西(东加西减),且经度大约相差6°(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即城市经度约为114°E,所以该城市可能为武汉。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并在图中按相同比例绘出学校的范围。完成1617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16.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

A1200  B120 000

C1200 000  D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答案】:B

【解析】: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图中学校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此图采用的是A比例尺,则该学校实际宽约2米,不符合实际,A项错误;如果采用B比例尺,则该学校宽约200米,与一般中学实际大小吻合,B项正确;如果采用的是C或D比例尺,则学校宽分布约2千米或20千米,中学一般不可能具有这么大的校园,C、D错误。

17.图示信息反映出(  )

测量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在学校可能看到海上日出

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较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图示区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因为平原地形,①错误;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和指示标可知,图中河流流向应是自西向东,②错误;学校位于沿海地区,且学校东部地势较低,可能看到海上日出,③正确;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水流速度较快,④正确。故选D。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冰封影响,航运受限,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下图回答1819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18.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

A.一路正西         B.先西北,后西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南,后西北

【答案】:B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来源:学§科§网]

19.图示区域西北通道的长度约为(cos70°≈0.342)(  )

A1800km  B13500km 

C5000km  D3330km

【答案】:C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2022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20.图中水域面积约为(  ) 

A.15 km   B.1.5km2  

C.0.15km2   D.0.015 km2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km,图中水域似三角形,右侧边长约2厘米,该边上的高约1.5厘米。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约为1.km2B对。其他三个数值差距太大,不能有这么大误差,ACD错。 

【答案】  B 

21.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00   B.150 C.190 D.200米 

【解析】 读图,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图中等高距是50米,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可以计算出高差范围是100H<200,所以最大高差可能是190米,C对。 AB数值太小,错。 高差不能等于200米,D错。 

【答案】  C

22.若要安排露营活动,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   B.   C.   D.

【答案】  A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应用,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欧盟计划发射30颗卫星,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探险、考察、旅游都可通过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己准确的位置。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检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A.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任何科技都是为政治基础服务的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的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答案】:(1)B

(2)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及旱涝灾害;光热及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污染监测、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

(3)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全球生物分布;全球产业结构监测等。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24. “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__技术。如下图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________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_____颗卫星的信息。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示意图

(3)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答案】:(1)A D B C

(2)RS GIS GPS 四

(3)  

【解析】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2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建议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5)分析说明该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03:地球仪、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押题【答案】:(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或答D地位于锋面附近)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①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②E 遥感

(5)有利影响: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或答土地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

不利影响:多山丘,易发生水土流失;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