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希望自己躺在手术台上,然而,迫不得已的时候,人们也只能退一步希望自己在手术台上的经历不要成为一场噩梦。如今,颇具神秘色彩的催眠术被应用于外科手术,已经有几千人在恍惚之间康复如初。没有痛感,没有焦虑,没有恐惧,催眠术真的可以让我们在梦中与痛告别吗?
应用实例
谢莉·托马斯,53岁,此时,她正被推进伦敦米德萨斯医院的候见室,为自己即将开始的骨盆手术做准备。通常,一个病人在接受手术前都要服用一种由止痛药和镇静剂混合而成的药。但是,托马斯没有。与此相反,她躺在金属担架床上,清醒而且安静,在催眠术疗法的指导下,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大声地数着:“100!熟睡;99!熟睡;98……”
“当我数到95的时候,那些话和数字全都消失了,”托马斯说,“那真的很奇怪,全都飘远了。”
几分钟后,完全进入了催眠状态的托马斯被推进了手术室。在那儿她一共度过了整整30分钟。整个过程中,没有麻醉师,也丝毫看不到病人的痛苦。她的催眠师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监控她的催眠状态,当状态出现些微波动时便立即帮助调整。
历史悠久 托马斯的故事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离奇特异。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催眠术的手术种类就已经相当多,从治疗疝气到切除肿瘤,已经有几千名病人选择催眠术来代替服用镇静剂,或者把催眠作为麻醉的补充手段。在比利时的列日大学医院,由玛丽-伊丽莎白·费蒙威尔博士带领的医生团队,已经为超过5100名患者成功催眠,这是费蒙威尔改进的一项新技术!用催眠代替通常意义上的麻醉。费蒙威尔说:“患者告诉我们,那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
1845年,在印度,催眠被首次应用于外科手术, 但是紧接着第二年就被禁止了。这项技术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日见衰退,至少在大众眼里,催眠术比那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骗术好不到哪儿去。1958年,催眠术被美国医学会批准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牙科治疗,用来帮助病人克服一些小的病灶,比如偏头疼、沮丧、焦虑以及长期受癌症折磨的病人的痛苦。
但是,在欧洲情况却大不同,催眠术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发展十分繁荣。之所以出现这种繁荣景象,是因为有研究表明,接受催眠术的患者比完全麻醉的患者产生的副作用要小得多。正如费蒙威尔所说,催眠术治疗的患者和药物麻醉的患者相比,前者所用的药量不到后者的1%,因此也就避免了术后感觉到的不适、衰弱,也很少产生缺少协调性和认知功能受到损伤的情况。在1999年关于甲状腺患者的一项研究中,费蒙威尔发现,接受催眠术的病人在手术后15天就返回了工作岗位,而接受麻醉治疗的患者则需要28天。
同时,研究采用了先进的扫描技术,为揭示催眠术究竟是怎样阻塞痛感提供了新的线索。在两年前发表的一份报告《局部麻醉与痛感治疗》中,依阿华大学的麻醉专家塞巴斯蒂安·斯库尔茨-斯图布纳使用放热电极来测量12名健康志愿者痛感的限度。正常人的“痛感”通常在仪器上显示的数值为8,最高会达到10。当参与者们被催眠后, 热电极立即就测量出他们痛感的程度,数据显示,所有12位参与者的痛感都明显减少,普遍痛感仅为3或更低,甚至有人完全感觉不到痛。
而研究中大脑扫描所显示出的差异更令人惊奇。通常情况下,痛感信号沿着熟知的路径,从脑干进入中脑,然后再传达到大脑皮层,在那里,意识会感觉到痛。在斯库尔茨-斯图布纳的研究中,被催眠的人群大脑皮层下的活动与未被催眠者的活动相似,但是,最初感到痛觉的大脑皮层却始终保持安静。那个“痛死了!”的信息并没能通过它传到中脑进入意识。
前景展望
这些新的发现激发了美国人的兴趣,在美国,医生们正在尝试使用催眠术去帮助那些不适合用镇静剂或麻醉剂的病人。戴维·斯皮格尔博士、斯坦福大学催眠及行为科学系的副教授,曾经在为帕金森症患者做深脑植入电极手术时使用了催眠,因为这项手术的过程需要不停颤抖的病人能够保持清醒和平静。他也曾经哄孩子进入想象,想象着有气球系在他们的手腕上,并且带着他们飞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这次催眠治疗减轻了小孩子在膀胱导管输入术中的焦虑和恐惧。在爱荷华州,斯库尔茨-斯图布纳在为那些接受手术前要做脊柱硬膜间注射的病人实施了催眠,这也同样减轻了他们的痛苦和焦躁。他发现,催眠所产生的镇静效果经常会持续整个手术过程。 但是,即便是最热心的催眠术支持者也不会建议用催眠术完全代替麻醉。有一件事必须申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被催眠的。斯皮格尔博士说,大约有60%的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催眠,15%的患者被催眠的程度更深,而余下的人似乎就与催眠术无缘了。此外,相当多的患者在手术前会完全安静下来,那并不是因为外科医生要求他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这样做。斯库尔茨-斯图布纳说:“在那个时候,人们不想感觉或听到任何事,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置身事外,这正是许多病人的真实心态。”这也正是催眠术发生作用的最好机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