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 养生必备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黄帝内经》指出用食物养生和预防疾病是非常有效、对人体伤害最小的方法。 中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饮食养生传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中国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我国地处温带地区,杂粮不但种类多、分布广,而且占有份额大、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因此,我国素有“世界杂粮王国”之称。 但是国人对杂粮的使用和认知明显不足。201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上发布了相关报告。报告根据2010年~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55529人的粗杂粮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每日粗杂粮摄入量男性为13.9克,女性为14.6克,农村人群平均摄入量高于城市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50~150克全谷物和杂豆,但国人远未达标。 全谷物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针对当前很多粮食加工太精细,粮食收割后经过去皮、去壳、反复抛光、筛磨等程序,导致存在于完整谷粒上的很多营养物质被剥离掉了。 全谷物有全麦、燕麦,不过只要不过分加工,符合全谷粒的营养特征,我们熟悉的粗粮,甚至包括细粮大米都可以成为‘全谷物’。而反过来,即便是粗粮,若经过过细加工也无助于发挥其作用。”现在市场上很多大米、小麦都非常“精白”,成了仅是以淀粉为主的食材。全谷物则尽量保证了谷粒结构“全”,营养丰富。粗杂粮和全谷物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主食,多吃粗杂粮能保证主食构成的丰富性,多吃全谷物是为了多留住营养。最新的膳食指南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主张多吃粗杂粮。 事实上,近30年来,我国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摄入不足。 精细粮食吃太多,容易摄入过多易消化的淀粉,从而引起血糖上升加快,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等的发病风险;容易导致摄入的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因此,一方面从居民健康角度出发,提倡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选择有益健康的食物;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加工,减少浪费,尽可能多地保留营养。 速溶麦片、杂粮粉、全麦面包等打着粗粮旗号的食品琳琅满目,但其中很多都经过精加工,含有大量糊精,它比淀粉还容易消化吸收,升糖指数更高。 尽管五谷杂粮有诸多好处,但是推广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真正的粗粮制品口感并不太好,卖相也不好看。要想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保证吃到占主食1/3的推荐量,还需要多方努力。 此外,五谷杂粮有种类繁多,要结合体质选粗粮,比如,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适合吃燕麦和豆类; 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吃小米粥;贫血的人适合吃黑米,帮助补铁。 不同季节也有不同食材可供选择。比如,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适量摄入豆类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可以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滋补身体。豆类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可以减少人体脂肪含量,增强免疫力。 很多家庭经常购买各种豆类用饮料瓶储存起来,这有两大隐患,一是塑料的稳定期很短,长时间使用必定会有有害物质析出。 第二,即使干燥的豆子,仍然含有水分,容易因霉菌入侵或自身发热而霉败和变质。储存豆子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16度以下,这样豆子不易生虫。温度高,豆类蛋白容易变性。再有,随着储存期的延长,豆子所含的脂肪酸会被氧化酸败。 这就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专业化的力量,采用现代技术突破这些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