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始与神秘”的高更告诉你这幅画的秘密

 秦缘情 2017-03-10





《布道后的幻象》La vision du sermon (1888),高更,1888年,油画,730×92厘米,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藏


 这幅油画又称《雅各与天使搏斗》,是《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画中一群布列塔尼农妇在听完布道之后,眼前出现了《圣经》中“雅各与天使摔跤”的幻象。实际上,高更是要借这种宗教传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来表现他自己的幻想。高更以一根斜伸的树干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农妇们的形象被画在左下方;她们戴着白色宽帽,在黑色衣裙衬托下,显得尤为夺目。画家有意夸张了前、后景人物在透视关系上的大小比例,使前排人物占据大半个画面,而与后景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画的右上方,则描绘的是农妇们所产生的幻觉:带翅膀的天使与雅各扭在一起,显得难分难解。画中所有形象都被大块的红色背景所衬托,既可代表田野,也可代表天空。画中强烈的色彩,都是非自然主义的,完全是由画家的主观感情所决定,充分显示了高更的综合主义画风。


如果把艺术称为艺术家的宗教信仰的话,那么对高更而言,他不仅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而且还是具有至死不渝精神的殉道者。为了艺术,他抛弃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和家庭亲情,如苦行僧一般,在南太平洋一隅的小岛上与土著一同过起了布衣粗食的日子。在他的心中,幸福与快慰,就是在拿起画笔勾勒出色彩与线条的瞬间。人们把他和凡.高、塞尚、修拉视为美术史上最杰出的四位后印象派巨匠是实至名归。《布道后的幻觉》是高更的杰作,作者的创举在于将现实和内在的幻象体验完美融合,又将带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以渲染、强调。




同时期高更作品Autoportrait avec portrait de Bernard, 'Les Misérables'


  1848年6月7日,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位新闻记者,母亲是具有很高文学修养的秘鲁人。由于父亲曾在报道中激烈抨击君主制遭到政府打压,1849年全家移居秘鲁的利马,父亲途中去世,高更在母亲的哺育下,在秘鲁生活了6年。

  1855年,7岁的高更随母亲返回法国,并在奥尔良接受了学校的正规教育。但称自己为“野蛮的秘鲁人”的高更很快就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呆板生活,1865年,他找了一个离开法国的机会——做了一名商队船员,在波涛中领略了大洋洲、地中海和北极圈的风采。

  1871年,已经在海上漂泊了6年的高更忽然回到了陆地,在巴黎的一家证券交易所找到了职员的工作。他头脑聪明,性格奔放,很快赢得了同仁与上司的喜欢,并且有了一份逐渐升高的薪水。1873年,25岁的高更爱上了丹麦女孩梅特,并迅速进入了婚姻。稳定的生活和甜蜜的家庭氛围让高更狂放的情绪有所收敛,随着五个孩子的降临,他的工作更加努力,薪水和职位也日益升高,步入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闲适的生活令高更在年近30岁才想到用画笔点缀生活,并师从于同事学画。




同时期高更作品Van Gogh peignant des tournesols


高更很快便洞察了自己体内所蕴藏的艺术能量,仅仅学画不久,他的作品便被选进了印象派画展,而且还得到了包括名家在内的一致好评,在美术界也以“无师自通的天才”而小有名气。这对高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1882年股市的狂跌让他收入锐减,他这时有了当一名职业画家的念头。光与色、线与形构成的形式美越来越让高更痴迷,他甚至感到除了画画外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束缚——包括自己的妻儿。1883年,35岁的高更毅然辞去了交易所的职务,开始了靠作画养家的生活。妻子梅特见丈夫每天在画布上涂抹,却难以换来买衣买粮的金钱,日益拮据的窘境让她带着孩子离开了高更。

  1886年,孤独的高更身边出现了另一位女人,但这个女人很快也厌倦了粗茶淡饭的清苦,趁高更外出时,掳走了高更所有的钱物。高更激愤之下,对资本主义世界虚伪文明掩盖下的铜臭丑恶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深恶痛觉。他无力改变这这会弊病,但心中却无比向往那不受“文明污染”的淳朴与自然,向往恬静而本然的纯洁。这个观点对他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开始了找寻“原始的纯洁”的旅程,布列塔尼是他第一个落脚点,加勒比海上的马提尼克岛是他的第二站,1891年,他索性到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与当地的毛利土著结下了友谊。旅行给了他艺术上的灵感,他的印象派的写实画风有了改变,开始创作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裕装饰意味的风格 ,他对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大自然产生了无比的热爱,并更多地描绘着远离文明骚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生活。《布道后的幻觉》、《手捧芒果的女人》等便是在这样的艺术思考与变革后诞生的杰作。




同时期高更作品Arlésiennes (Mistral)


高更自从踏入艺术领域之后,贫穷一直如影相随,但他似乎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并且沉醉其中。1890年,他卖出了自己的大批作品,筹集了近1万法郎,这让他颇为兴奋——有了下一次旅行的资金。1891年,他提着简便的行囊又一次踏上了塔西提岛,并在农村租了一间小房子,开始了土著般的生活。当地繁茂的植物和民族服饰的丰富成令他画面上不加更改的色彩,当地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成了他创作的灵感,一幅又一幅色彩明快、“原始而蒙昧”的作品像泉水一般涌现出来。高更明白是这篇土地让自己的艺术饱满而丰硕。

  1903年,高更因心脏病去世,葬在了远离祖国的岛上,枕着大海的波涛长眠。

  雅各与天使的搏斗本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故事,作者在作品中以幻影的形式描绘了出来。作品中颇具特色的原始意味和象征寓意,赋予了作品绵长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期高更作品Les Alyscamps


  观者从妇女和牧师低垂的眼帘可以猜出,这里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搏斗,生与死的抗争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幻影。红色的背景鲜艳而浓烈,让观者无法移开视线。人物的头被作者放大,仿佛观者也成了画面的主角,也正在与画中人一同产生冥想。女人的帽子立体而夸张,白色的袋子令人沉重不堪,犹如雕塑一般,雅阁与天使的形象来源于日本相扑。饱和的红色上没有阳光和阴影。搏斗者似乎是在漂浮的空中状态下,渲染出了梦幻与想象的意境。粗壮的大树让画面纵深而立体,像银河一般将画面氛围凉拌:一半是心中的幻影——天使与雅各的搏击;另一半则是真实世界,人物和牛生动而实在。显然,真实的一半在画面上占据了更多的空间,真实与自然的胜利是作者让观者牢记的道理。

  画面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感,并且故意追求儿童画作中的简单稚拙的线条、色彩与色彩间的过渡,达到了跳跃性的或对比性的和谐。高更与作品载入史册,是一种完美的必然。




同时期高更作品Effet de neige ou Pont-Aven sous la neige




同时期高更作品Nature morte aux fruits (dédicacée à Laval)





同时期高更作品Nature morte à l'ami Jacob


高更在绘画领域所创造的独特风格对于20世纪的现代派艺术,比如超现实主义野兽派,等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