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福州 我们了解寿山石 边款雕始于隋代的“背款雕”。其时为了强调铸印的责任,在印之背加刻铸印人姓名和铸造年月,同时亦起防伪的作用。至明代,文征明的儿子、篆刻大师文彭发展为“边款雕”,即在印体的四边除了题刻年月、姓名外,还加刻有其他的词句,类似跋语。因此也称“印跋"。 为人治印者,也有用“寄语”作为边款雕的,如被称无尘俗之气的童大年在寿山玛瑙洞高山石白文印《收拾云烟幸有山》上刻边款:“大年为宾虹先生作山水钤角之印,不知尚可用否,壬申六月廿三日。”,文鼎在寿山桃花冻石的白文印《我思故文》上刻边款,也作‘‘寄语”,文曰: “安甫先生别来八九寒暑矣,今复以款扇见赐,乃知馆于吴门,虽相隔非遥而彼此栗鹿,未能晤,幸书简往还差可喜也,属鼎制印,勒此应命兼祈指教。道光戊子十二月,愚弟文鼎。” 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边款由多位名人刻题,如钱塘钱松在寿山青芙蓉石的白文印《此情不已》上刻有边款:“咸丰壬子之秋,归安杨里山,以所藏拓本见示展玩,数日作此以报方家一哂,耐青记。钱松作印直追秦汉,福厂拜观。" 边款雕一般以行书阴刻,讲究的是书法圆润秀美,如古行书碑帖,翰墨淋漓,气贯首尾。因此他必是文人佳作,而一般匠人绝是不可胜任的。文彭的印款雕用“双刀法",先写款字,然后依墨下刀。每一笔双面着刀,犹如碑刻。后来印家多以文彭为法,成为一种与篆刻作品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继诸何震开创了不写款字操刀便刻,每一笔只刻刀的单刀直刻法。以后有丁敬蒋仁、黄易等群起仿效,遂成气候。 边款雕有一面、二面、三面、四面的,甚至平头钮的印章,连顶面也刻款,称顶款。由于寿山石的硬度适中,近代的边款雕多作微雕,以为装饰。有人在印体的一面刻完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而且字体在放大镜下观察,竞与王字无异,诚属难能可贵,因此也就提高了印章的价值。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