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讲,大多数企业目前都处于企业的成长期、成熟期,通过占有大部分比例的股份,在公司拥有决策权。随着企业不断做大,企业员工持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股,资本投资,股份比例会不断地减少,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股权结构,控制权就很容易变得失控。 那么,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既能让企业不断具有成长性,又能将企业的决策权控制住呢? 公司的控制权可以通过数量统筹、章程约定、空间布局三种方式来获得。 数量统筹,顾名思义,就是以绝大部分的股权换取控制权,在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股权的占比红线,一般来讲不能小于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章程约定,就是在公司的章程里面进行约定,进行收益权与决策权的分离,以小比例的股份,拥有公司的决策权。 再有就是我们谈到的,股权空间布局的方式,通过合理的、有布局性的股权空间布局,牢牢控制企业的决策权。基于数量统筹和章程约定的方式,在企业成熟期后,大量资本的进入,两种方式比较难于实现,因此,股权空间布局的现实性,就显得更加的突出。 那么,在进行空间布局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决策权。 我们进行股权空间布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不同的持股群体,建立持股平台,通过持股控制平台,进而控制公司的决策权。 其次是激励因素。 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发展?怎样让员工稳定,长期为公司效劳?是否能够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对企业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进行激励,让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这都是企业家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最后是产业整合资源因素。 企业以商业模式构建为导向,必不可少地,要考虑到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哪些资源是模式构建的必要环节?哪些是实现商业模式必不可少的部分呢?我们进行股权的空间布局的时候,是否也能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紧密的事业共同体,以及利益共同体呢? 那么,企业应该怎样进行股权布局? 企业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股东数量会逐渐增加,大股东的股份比例会逐渐减少,企业的董事会就会形成股东多、股份比例少的状况,失去了股份数量统筹的决策权,之后董事会开始组建,构成公司的决策层。 接下来再引入股权激励、资本等资源,董事会成员逐渐增加,也逐渐失去了董事会的控制权。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股权激励的合伙平台上,由公司的决策人作为GP,代理持股平台行使股东权利,并在公司章程上约定董事席位,进行混合型股权布局,从股份和董事席位上,增强决策人的控制权,决策权的控制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决策人需要有统筹、有计划的进行股权的布局和统筹,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成长,并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的决策权。 本文由中力顾问专家孟宪滨原创撰稿。 想了解更多资讯或者参加股权激励辅导班的朋友可以关注:中力顾问(官方微博) |
|
来自: 昵称383091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