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之类评书里,唐朝开国后最牛的一员将领是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他的儿子薛丁山和孙子薛刚后来继承他的事业,薛家也成了唐朝的柱石功臣。在薛仁贵刚出道时备受打压,只是个小小的火头军。因为他的上司叫张士贵(586~657),此人嫉贤妒能,心如蛇蝎,处处压制和陷害薛仁贵。薛仁贵穿一件白袍,张士贵便让女婿何宗宪也穿一件白袍,薛仁贵立的种种功劳都被何宗宪冒领。后来发现事情败露,就想除掉薛仁贵。未果之后便谋反作乱,最终兵败被诛。 因此张士贵也成了民间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臣,甚至与秦桧、赵高、严嵩并列为四大奸臣。那么历史上的张士贵真的如小说里这般恶贯满盈吗?其实我们现在看与隋唐历史相关的演义小说,尽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也生动鲜明,但也不得不说这些小说一定程度上也歪曲了历史,特别是颠倒黑白,把好人写成了坏人,对后世也有很大的误导。这个张士贵就属于被小说严重抹黑的一个人物。 小说里唯一有点靠谱的地方就是薛仁贵的确曾是张士贵的部下,两人也的确在战场并肩作战,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绝对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张士贵对薛仁贵有提携之恩,却无陷害之事。小说里的种种绘声绘色的描写都是子虚乌有之事。那么历史上的张士贵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也堪称是一代名将,而且无论战功还是私德都是无可挑剔之人。 历史上的张士贵出身于军旅世家,祖上三代都是朝廷的将军。张士贵自幼习武,膂力过人。在隋末明初的乱世里,群雄并起,而张士贵在这乱世里却静观天下。他出身世家,又尚义任侠,喜结交豪杰,因此颇有声望。像当时的义军首领如王世充、李密等都想拉他入伙。但张士贵知道他们不能成事,都不为所动。而最后张士贵跟对了主人。投靠于李渊的麾下,在河南一带发展势力,经营数年,也深得李渊的器重。李渊在长安称帝之后还点名要张士贵进京奉见,并任命其为通州刺史。因此张士贵也成为李唐王朝的一位开国元勋。而张士贵之后又跟对了一位主人,就是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此后张士贵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参加了消灭各路军阀的势力的战斗,如征讨薛举、薛仁杲、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张士贵在这些战役里表现不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特别是讨伐刘武周时俘获了一员大将,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尉迟敬德。张士贵也被授秦王府将军,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后来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拥立李世民继位。而李世民继位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职务,实则就是禁军的统领,因此可见他对张士贵信任到了什么程度。 尽管是禁军的总管,但张士贵又参与了一系列的征战。如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西南地区发生叛乱,李世民命张士贵为行军总管,出兵平叛。张士贵很快便平定叛乱,得到了李世民的称赞:“尝闻以忠报国者不顾身,于公见之。”此后基本都是外战,如对漠北的薛延陀部落之战,张士贵作为唐军五路兵马的一路与薛延陀交战,大败敌军。其他四路也都捷报频传,迫使薛延陀向大唐求和。战争结束后,张士贵被召回朝中,仍然主管禁军。 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张士贵又参加了征讨高句丽高丽之战。这也就是小说里所描写的薛仁贵征东之战,当时张士贵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全权负责此次战役。薛仁贵也是在这个时候应征入伍,投入到张士贵麾下,并得到了张士贵的赏识和重用。次年六月,李世民率军围攻高句丽所属的安市城,诸将久攻不下,高句丽方面派十五万军队增援,张士贵率军迎战。在此次战役里,一代名将薛仁贵脱颖而出,身着白袍,手持画戟,于敌军阵中所向披靡,杀退了敌军。薛仁贵的表现被正在山头指挥的李世民看见,便问张士贵此人是谁,张士贵据实相告。李世民见自己的军中有如此猛将,大喜过望,给薛仁贵加封游击将军。并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所以自然就不存在张士贵让自己女婿冒功的说法。这次征讨高句丽最终无功而返,而张士贵指挥的“安市大捷”则是此次征东的唯一亮点。更重要的是此次战役让大唐得到了一位难得的将领薛仁贵。此后薛仁贵跟随张士贵镇守玄武门,张士贵退休之后薛仁贵便接班为禁军统领。而在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薛仁贵二次征东时张士贵已经去世,因此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张士贵陷害薛仁贵的情况发生了。 张士贵后被擢升为右领军大将军和虢国公。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病逝,终年72岁。死后又被追授荆州都督,陪葬昭陵。他的墓地由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上官仪撰写墓志铭。上官仪代表朝廷高度评价了张士贵的功绩,指出他征辽之战:“超海之力,气盖三军。横野之功,胆雄百战。”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将他与郭孝恪、张俭、苏定方、薛仁贵等名将并列一传。评价也甚高:“五将雄雄,俱立边功。张、苏二族,功名始终。”指出这五人都有抵御外侮,开疆拓土之功。而在这五人里张士贵与苏定方要更高一筹。因此后世史家对于张士贵的评价甚至还要在薛仁贵之上。因此小说里完全是歪曲抹黑了这个人物。 那么张士贵为什么会在小说里被抹黑呢?原来李世民征辽时发现了薛仁贵这个人才后欣喜之余说了这样一番话:“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尔。”就是说现在自己账下的将领都已老迈了,因此就想得到像薛仁贵这样年轻有为的将领。得到这样的将领比得到辽东还要高兴。李世民这话倒也没毛病。不过张士贵当时已是接近六十岁了,李世民这样说难免为后世认为是李世民嫌弃张士贵老迈了。而张士贵迫害薛仁贵的故事形成于北宋末年。当时的北宋王朝和外族关系紧张,经常被欺辱。而当时的朝中老臣都是主和派,打压主站的年轻将领。因此才出现岳飞的悲剧。 民间的文人们手无寸铁,又无权无势,只有一支笔可以发泄。于是他们便从前朝的历史中移花接木,借古讽今,把一些历史名人抹黑,以便衬托他们心中的英雄。张士贵不幸就成了中枪者。以至于留下了近千年的骂名。直到现在那些反映隋唐时期历史的电视剧里张士贵还是一个大反派,这样的黑锅恐怕也会永久背下去了,由此可见比起官方修的史书,民间文学的影响力要大得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