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行吟(根雕) 南极仙翁(石雕) 微型十八罗汉(根雕) 反弹琵琶(浮雕) □ 阎仲雄 艺术名片 阎仲雄,生于194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特级大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甘肃省黄河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秦腔博物馆首席鉴定专家、兰州市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兰州商学院客座教授。 擅长油画、国画、书法、雕塑、根雕、石雕、戏剧帽子、戏剧道具、盆景的创作以及甘肃秦腔耿家脸谱的绘制。长期以来坚持创作,先后有国画道释人物系列、历史名人系列、钟馗系列、紫斑牡丹系列、梅花系列、花鸟系列、陇中山水系列、雕塑(泥塑、浮雕、圆雕、工艺雕塑)、书法等作品问世。 工艺雕塑《屈子行吟》获第三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金奖;《微型罗汉一组》获第二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铜奖、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石雕一组》获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三等奖;圆雕《倔犟》入选甘肃省首届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圆雕《铁柱》入选全国美展;浮雕《过去、现在、未来》获全国美展二等奖等。历经40余年收集、整理并绘制了耿家脸谱共256幅,绘制的《耿家脸谱》获甘肃省第九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盆景《万古长青》获首届丝绸之路节盆景大奖赛金奖,并有七件盆景作品入选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油画《月伴情歌行》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二等奖;书法作品获省书协二等奖、铜牌奖等。 树根,它的美学价值从古到今一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为人们所探索、发现,并创造出别于其他艺术的佳作。它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因为一件原始的根料除其天然纹理和曲折的美感外,本身并没有艺术的生命。作者对一件原始树根进行不止一次的观察、发现、剪裁,去伪存真,注入自己的灵感和情思,再经过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才能创作出好的根艺作品。所以说根艺的创作过程是在发现的基础上构思,经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再发现,再否定,一直到满意为止的创作过程。 根艺的创作有它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就是不能任意雕琢,拼接。反过来,这个局限性又是树根本身所具备的优点,因为创作的方法就是去发现树根本身的自然形象美、抽象美、纹理节奏和曲折节奏美,通过合理适当的雕琢,奇妙结合,变局限为优点,充分发挥它的观赏价值,才能创作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根艺佳作。 因神造型的艺术 绘画是以形传神,而根艺有别于绘画,是因神造型。因为在根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在观察发现根艺形象时,首先发现的是神似,因为在神似的基础上必须经过作者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就是经过剪裁,去伪存真的过程,适当雕琢,是进一步完美形象的过程。根艺作品给观者的第一感觉是树根,是用树根做的,第二感觉是神似,并不像油画要求物象的质感,这就是根艺作品本身存在的似与不似和贵在神似的长处,这就要求作者去很好地发现、利用。 根艺作品是造型艺术,所以它跟雕塑有共同之处,二者都要求作品要有整体感,要概括洗练,不能支离破碎。如陕西的两件石雕珍品“卧虎”“马踏匈奴”等,都把不必要的细节省去,使作品更加概括完整,厚重传神,远看是一块块石头,近观是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又如民间泥人,农村妇女的窗花、剪纸,都有其独特的奇妙之处。剪纸艺术如表现牛、羊等动物的皮毛时,只剪一个旋转形图案,强大的色块对比,突出主要的动态,使作品高度概括、完整、生动、传神;又如儿童所做的小雕塑,他们并不要求形似,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观点,去塑造自己认为合理并能够代表内心世界的感情和欲望的形象,这些都需要根艺创作者借鉴和学习,所以根艺作品也要强调整体感和概括性。 但根艺作品又不同于雕塑,雕塑是作者经过构思草图,小样放大,有雕有塑和表面的艺术处理,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石雕、铜雕等。根艺作品是经过作者对原始树根的长期观察,审形度势,反复揣摩,发现其神似形象,巧妙地利用纹理节奏等天然美感,合理裁剪,因材立意,因材施艺,适当雕琢,既要保持天然的纹理美,又要突出作品的神似和主题。所以,雕塑是作者完全人工塑造出来的艺术作品,而根艺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并具有多面的观赏性。它的多面观赏价值就在于根据树根不同的自然纹、形态,发现并创作出几个观赏面和不同的物象来。 多方面的节奏美 节奏并不是音乐固有的,世界万物都存在节奏,例如绘画中的线条节奏,书法中的用笔节奏,制印中的行刀节奏,人体的动态节奏,等等。节奏有快慢之分,快的节奏给人以跳跃、向上、欢乐、愉快、紧张的感受,慢的节奏则给人以优雅、潇洒、平静、闲逸或悲伤的感受。而树根的节奏是自然天成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巧妙地利用它,从而把树根本身存在的纹理节奏变化表现出来,使之和自己根艺创作构思结合起来,增强根艺作品天然的音乐旋律美,舞蹈的节奏美,纹理和曲折节奏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只有根艺作品才有的节奏美。 作品命名的艺术性 根艺是造型艺术,要求创作者具有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素养。综合素养较高的创作者,他的作品有一种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正是其各种素养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如果命名恰如其分,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并丰富作品的内涵,而巧妙的命名还能使作品“起死回生”,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中国画命名多采用诗句加上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诗与画熔于一炉,语浅意深,诗画交融极大地丰富了画品的意境和神韵,同时也很讲究诗与画在命名上的藏露关系。如古代国画创作命题——“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等,关键要求作者在“藏”和“露”上下功夫。“深山藏古寺”中,如果作品中画有古寺,就失去了“藏”的意义,画作中只有深山、小溪、大桥,还有一名和尚在汲水,使观者能从和尚推想到古寺的存在,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有回味的余地,这就很好地表现了绘画创作的藏露关系。树根艺术作品命名也是如此,可采用诗句、成语、寓言、典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神话故事等来命名。如马驷骥的根艺作品“东郭先生和狼”是用寓言命名的。作品中只有驴和狼两个动物形象,狼气势汹汹地向驴扑来,驴惊恐万状,向后倒退。作品中藏去了东郭先生,但观者看后就能想象到东郭先生不分善恶的可怜形象,给人启示,令人回味,从而很好地表现了根艺作品的藏露关系,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文学艺术素养乃是发现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陆放翁有“功夫在诗外”之说。同时文学艺术素养在根艺作品的命名中也起着发掘内涵的作用,好的命名可以使一件根艺作品骤然生辉。 根艺的创作贵在多角度的发现,根中之味,当于根外求之。 |
|
来自: 老刘tdrhg > 《2、雕刻/雕塑/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