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平阳四大文学家庭
1、陈岘与陈昉父子文学家庭。
陈岘(1086—1154)字寿南、山甫,号来东。蒲门(今马站镇蒲城)人。陈氏五代显宦(桷、汝贤、岘、昉、均)维系了
一脉正气,而作风不同。陈岘及孙了均都以此风节凌厉见称。祖父陈桷,字季任,徽宗政和年间以上舍及第①,官礼部侍郎,在任政绩斐然。待人宽厚出于至诚,淡于荣利。高宗绍兴六年(1136)权礼部侍郎,以论事触忤秦桧,罢了官。重新起用为襄阳知州,终秘阁修撰。卒年六十四。自号无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陈岘平生博览群书而又能简括其旨要,诗文也写得典雅而富有情趣。著有《东斋集》三十卷,并主编过两部地志:《南海志》十三卷,《清湘志》六卷。
陈昉,字叔方,号节斋,陈桷曾孙,陈岘仲子,蒲城城西人。南宋历官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工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兼中书门下省公事、吏部尚书等职。
陈昉以父荫补官。南宋绍定年间,由闽县丞迁浦城知县,政绩显著。世交真德秀,推荐赴都堂审察。除司农丞,改大宗正寺丞,升都官员外郎,加直焕章阁兼枢密副承旨。淳祜十一年(1251)进都承旨,权吏部侍郎。次年出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建阳、邵武大水,发钱30万,又奏请百万,以济灾民。去任时府库充盈,闽人称为历届地方官中第一。景定五年(1264)升户部侍郎兼检正中书门下省公事。试吏部尚书。咸淳间,进资政殿学士致仕。陈昉能知人,曾奖掖过文天祥。著有《云萍录》(诗文集)及《颍川语小》三卷、《北庭须知》二卷,《准斋杂说》等。《南宋群贤小录》称:“永嘉之作唐诗者。四灵之后,则有陈叔方。详见笔者撰文章《宋代温州平阳陈桷一门六代显宦》。
2、薛疑之与薛璩父子文学家庭。
薛疑之,字季常,号玉成,永嘉平阳人。官至浙东常平提举。林德阳《霁山集》有二薛先生文集序曰:薛氏世学盖三百年。玉成公学於慈湖杨敬仲,刊华据实,犹程门绪馀。伪学禁兴,只手卫道,著伊洛源流,各为谱传。又以弓冶授其子叔容公,志宏力毅,负荷千年。念圣远言湮,为《孔子集语》二十卷,即是书也。薛疑之著作《伊洛源流谱》,薛璩著作《孔子集语》20卷,《宅揆成鉴》。薛璩,字叔容。
《孔子集语》是关于孔子言行事事迹的文字汇编,传世有两种:一是宋朝薛据辑的两卷本,二是清朝孙星衍辑的十七卷本。薛氏辑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孙氏辑本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後者不但从文字数量上超出前者六七倍,而且从编辑品质上也大大超过前者。
3、刘轸与刘天益父子文学家庭。
白沙自古民风淳朴,艺文繁荣,人杰地灵,俊彦辈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店是现刘南、刘西、刘北三个行政村的统称,她地处鳌江口南岸,江南平原东翼,白沙河沿南北方向从村里贯穿而过,临河而筑的浙闽古道边,系古白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民风淳朴,艺文繁荣,人杰地灵,俊彦辈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店是现刘南、刘西、刘北三个行政村的统称,她地处鳌江口南岸,江南平原东翼,白沙河沿南北方向从村里贯穿而过,临河而筑的浙闽古道边,系古白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店早在南宋就有哲人刘轸、刘天益父子心学著述,丰富了华夏民族崇儒尊孔的思想宝库,影响近千年。刘轸著《诠心指要》二万字,刘天益《筠坡集》。
据刘店《刘氏宗谱》记载,其先祖刘德舆,自宋时由闽迁居白沙里。刘德舆,名刘轸,晚号了境翁。是位理学名士。传授徐谊心学,以悟为宗,讲求个人修养。他在《诫子箴》一文中称,“忤心而能乐处,则忤者终顺也;快心而不预防,则快者终害也。怒将以加人,过怒适以自伤也,能将以致誉,矜能适以召谤也。宁静若不及事,立事之本也;巧慧若可成德,败德之基也。凡此皆非浅心所能知,必思之求之而后得。”其子刘天益,亦是名德行双修的饱学之士,为文高古警拔,分别于开禧二年(1206年)、嘉定元年(1028)年为县令汪季良等作《爱民堂记》和《丰暇堂记》。志载刘氏父子终生不做官,专事授徒为业,为耕读治家的白沙经济奠定了雄厚基础。
4、林景怡与林景熙,林景英兄弟文学家庭。
林景怡今苍南繁枝人,晓起诗一首。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又作德旸,号霁山。世居平阳县坳中(今属苍南县藻溪镇三坳村),晚年定居平阳县城白石巷,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由太学上舍释褐进士,官历泉州教授、礼部架阁。宋恭帝五年,林景熙对宋室朝廷权奸当道,政治腐败,国力衰退,世道日非,深感失望,面对元军大举入侵、当局采取不抵抗的投降政策而感到十分愤慨。他不忍目睹祖国河山沦落敌人之手、人民生命遭受涂炭的悲惨局面,弃官不仕,隐居归里,探研经史,教授生徒,漫游江浙,从事著述,名重朝野,学者称之为霁山先生。元武宗至大三年冬季,林景熙卒于平阳家中,时年69岁,墓安今平阳县腾蛟镇青芝山(一作卧牛山)南麓。林景熙著《白石樵唱》六卷。林景英今存诗7首。
(1)、《废观》
宋
林景英
羽衣人已化,无下问殊庭。春色桃谁种,天香药正灵。
片霞飞绝顶,一鹤下青冥。荒藓空阶下,犹闻夜祭星。.
(2)、《寄陈莘村》
宋
林景英
玄冬梅半日,光接太丘星。雪月往来梦,溪山长短亭。
利名成露草,行止付风萍。三十年来友,无如老典型。
(3)、《林氏庵呈周练师》
宋
林景英
遥跨青田鹤,翩翩到此来。庭生自家草,山有主人梅。
扫石夜朝斗,雨田秋起雷。谁知尘影裹,清趣似蓬莱。
(4)、《秋风》
宋
林景英
飒然何处起,水国不成眠。触树人疑雨,开门月在天。
渔舟移绝浦,雁阵落荒田。晓起伤漂荡,芦花走屋前。
(5)、《日出入行》
宋
林景英
朝出扶桑来,莫入虞渊去。胡不缓驰驱,百岁一朝暮。
(6)、《送友之石龙》
宋
林景英
一杯渭酒劝诗豪,杨柳西风拂去袍。行路正当金虎壮,登云不惮石龙高。
水悬岩白惊残雪,日漾溪红认落桃。记取奚囊新句得,月三四幅寄东皋。
(7)、《言归》
宋
林景英
言归江海上,甘向石田耕。不愧为斯世。能间过此生。
地从邻竹占,树听野禽争。坐咏同涛外,南山尽日行。
5、陈经邦兄弟理学家
陈经邦鹤溪人,宋代理学家,平阳学统发端者。陈经邦,字贵叙,亦字贵新,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终迪功郎。经正,字贵一,布衣终身。因慕伊洛之学,陈经邦、经正与兄弟经德、经郛四人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著名理学家程颐。兄弟四人中,以陈经邦、经正较为著名,在程氏众多弟子中,陈经邦、经正能在《二程全书》中多次被提及,可见兄弟二人为程门弟子中之佼佼者。后学成归来,建南雁会文书院,设讲席传授洛学,自此开永嘉学派之先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指出:“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孙衣言在《瓯海轶闻》中也说:“吾温既僻在海滨,平阳又下邑,而学之久兴,陈氏兄弟能……不远千里学于北方,得大儒以为依归,平阳之学由是兴焉。”陈氏兄弟著作多散佚,仅存《会文阁记》、《游南雁荡山》诗。
陈经邦《南雁山诗》
老从神武挂尘冠,要与傍人分碧山。阵落风前排集雁,影翻日下舞双鸾。
云关隔断尘寰杳,月牖光通宇宙宽。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飞过万山间。
陈经正《游南雁》
雨晴华表插天孤,雾散丹霞落雁湖。深洞不知红日过,危峰常倩白云扶。
仙家莫漫夸蓬岛,胜地分明入画图。山鸟罔知人未醒,隔林款款唤提壶。
崇宁三年(1104),今苍南龙港镇平等办事处的陈家宅村建成会文阁,为陈氏兄弟的读书楼,平阳陈经邦撰有《会文阁记》。
陈经邦於其祖父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崇宁三年(1104)春,曾写了一篇《会文阁记》:
“邦自髫龄读书,晚而不倦。虽识见不及于前时,而嗜好有甚于初心,孜孜矻矻,废食忘寝,殆若狂然。家人僮仆皆以痴目之,不自知其为癖也。又如是而益甚,而家人益之以厌。于是谋於家居之前,创为书阁,且欲远于家务,庶免家人之所讥议。
阁告成,尝试以‘会文’名之。而又凿沼于其前,开圃于其侧,环山屏列乎左右,带水萦绕乎东西。”
《会文阁记》是陈经邦撰写的一篇文章,记述了此阁命名的由来、自己读书的往事等,阐明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儒学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