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学三十六计(二)围魏救赵

 风临酒把2 2017-03-11

        邯郸危在旦夕。赵成侯固守危机,火速派人到盟友齐国搬师救援。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献计,用齐国草包之师佯攻魏国军事要地麻痹魏军,主力绕道直插大梁,乘虚而入,魏国精锐远离,后防空虚,遭此突袭,形势严峻,遂挥师速还,从而齐国实现巧妙的营救盟国重托。

        “围魏救赵”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红学看去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敌人,纯学术的争论,但派系之间也是鱼死网破,老红学与新红学之间的较量,恰似没有硝烟的战争。晚清与民国之际,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出版了《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对老红学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也是1791年《红楼梦》刻本发行以来,人们第一次较大范围了解抄本的风貌,批语系列的《红楼梦》与刻本内容的很多差异,清代就有这方面的说法,但毕竟绝大多数人没看过抄本。有了批量发行的影印本,人们看到了底本文字与刻本篡改感到了惊讶,更为批语感受到了小说背后故事的震撼。

         但胡适创立的新红学,是以“自传说”为核心的,“背后故事”就必须是曹家事,续本后四十回严重的政治问题,很容易解决,直接否定后文非原著即可,事实也如此,这样,家事说回到公认的八十回范围,否定后四十没有太大的过错,但胡适真正目的必须打击“政治小说”。然而有“国初抄本”字样,是他过不去的坎,“国初”是什么时候?此书乃清末影印,自然毫无争议是指明末清初时期,而胡适树立的曹雪芹作者说,把曹雪芹安插在乾隆年间活跃的人物,就给自己的“考证”带来极大的打击。

红学三十六计(二)围魏救赵

         正面攻击“国初抄本”是很困难的,即便后来陆续发现的批语抄本,“国初抄本”的批语和一些文字内容也是得以旁证的,所以攻击“国初”以给给自己曹雪芹存在合适的“生存空间”,还是比较麻烦,但胡适可以通过打击出版商狄楚青,这样那样挑剔出版与传播过程的不解之处,并歪曲引用甲戌本或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批语内容指责“国初抄本”的不可靠,铺天盖地使用“有正本”或者“戚序本”,强制民众接受这些词汇,而忘记“国初”二字,所以到了今天,人们没有“国初抄本”的概念了,甚至“有正本”概念也淡然。

         胡适或许没有想到“围魏救赵”的典故,但所采取的策略,不折不扣的是三十六之二的“围魏救赵”,“国初抄本”直接对曹雪芹生活在乾隆时代的打击力,化作云消雾散,作者生存时代与背景问题,质疑者就越来越少了。

         其实也未见什么可信的考证,就把“国初”给解决掉了,这完全是战术的胜利。

        至于70年代,“国初抄本”的底本,带有戚廖生的序《石头记》影印本底本原始抄本惊现,胡适早已化土,那些当初跟着胡适一起批判“有正本”的砖家们,大肆强调“戚序本”,装逼卖拽介绍抄本的物理风貌与内容,掩盖了当初的千奇百怪的意淫批判,今天的民众,又有多少人思考“国初抄本真本红楼梦”的“国初”内涵呢?红学不倒,民众就永远得不到自己阅读《红楼梦》真正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