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歪曲了美声唱法对声音的审美标准和对基本内涵的要求

 垠海 2017-03-12

 

很多的歌者把声音窝进腔体,发出沉闷而并不明亮的声音色彩。这种歌者的声音造成了很多没有听到过真正美声唱法的听众对美声唱法产生误解,甚至否定美声唱法的美,认为美声唱法就是那种喉咙撑出来的“假浑厚”,甚至咬字不清就是美声唱法,更有甚者认为美声唱法是西洋的艺术不符合东方的审美标准等误区。

  

美声唱法的声音误区的产生除了客观的原因外,主观意识上的因素也应该是它的另一根源。很多歌者在练习歌唱时,缺乏客观的耳朵,而只是用主观的听觉去判断声音的好坏,很容易自我陶醉于自己的“美好声音”,但这种声音听众并不认同,因为歌者自己听到的自己的歌唱声音和别人所听到的实际声音效果大相径庭。

  

笔者认为,在演唱训练和声乐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和关系:1.声音的客观效果和歌者自身听觉感受之间的矛盾。2.声音的方向问题和腔体打开的矛盾。3.真正的明亮的声音和喉咙舌根挤卡出来的僵硬的声音的矛盾。4.美声唱法的声音审美标准与民族唱法的审美标准的辩证统一关系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让歌者建立正确的声音内心听觉,反复练习通过录音比较让歌者真正认识到客观声音的效果及演唱所需的声音,而不是自我的主观认为正确的声音。正确的声音并不是歌者自己听到的大音量,而是一种相对“虚幻”的声音效果(歌者本人听起来)。正确的声音方向一定是往前唱,然而有时为了打开喉咙、抬起咽壁时会让歌者往后唱,在训练喉咙打开是为了打开以后再向前唱的一个暂时阶段性的练习,一定让歌者知道长远的目标和暂时的训练的区别。真正的声音明亮是建立在喉咙打开和良好的气息支持的基础上的,缺一不可,在演唱训练时要区别出来正确的明亮的声音和喉咙、舌根僵硬时发出的“贼亮”的声音的不同。建立良好的美声唱法声音审美标准,明亮的声音色彩不是民族唱法的专利也是美声唱法的要求,不能故意把声音做出来,美声唱法好的声音是有一定高度的自然的声音。美声唱法的明亮声音一定是在“松”、“通”、“统”的基础之上的声音色彩(“松”指声音不僵硬,“通”指声音通透圆润,“统”指声音在不同声区的统一协调)。它是在喉咙打开的基础上有强大气息的支撑下头腔、胸腔、腹腔各共鸣腔体的统一协调作用下,由面罩集中向前、有明亮音色、高位置的美妙而自然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