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太爷教我学诊脉

 等待MYLOVE 2017-03-12

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太爷教我学诊脉

练习了一个冬天的抓泥鳅,虽然小有所成,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大大增加了。但是要找到脉行的感觉,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爷日思夜想,居然想到一个从没有用过的办法——放风筝。

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太爷教我学诊脉

山里风大,不容易找到风势平稳的地方,每次放风筝都要跑到后山去,山顶上风虽然很大,但是风势比较平稳,所以很适合放风筝,每当风筝放到二十米以上后,太爷便将一个园形的硬纸片穿在线上,纸片沿着线在风中向风筝追去,而太爷让我将三指切在绷紧的风筝在线,体会从指上传来的那种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滑时涩的感觉。

太爷在风筝在线打了一些小结,距离有一定的规律,纸片每通过一个小结就会有轻微的振动,这种感觉会随着风筝飞的高度而减弱,当风筝升得很高时,纸片通过小结时的振动就完全感觉不到了。

太爷就让我细心感觉,时放线,时收线,在不同的距离体会这种振动的感觉,纸片的数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一张,有时是两张,这样感觉又不一样,如同小鸟在半空歌唱,通过细线将它们的歌声传到我的指尖。风小时振动会慢,风大时好象它们在吵架一样,互不相让,你还未罢,它又起;它方起时,你又来……

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太爷教我学诊脉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只有当你的心很静时,才能体会到几张纸片的不同振动,从一张纸片开始练起,一直到同时放上五张不同大小的纸片,它们停在风筝在线的不同位置,当五种振动同时传来,要细分开来,很不容易……

一个春天的练习,我已经能够有一定的感觉!

太爷放上纸片后,让我背着风筝用手指切线,询问我有几张纸片,第几张最大,我都能够一一做答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练习,使我现在对切脉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一种包含着情感的脉搏敲动,让你能从中感觉到患者的喜、怒、哀、乐……

练习完了放风筝,太爷才拿出他珍藏的《诊脉心法》,这是一本关于切脉的练习及一些脉学理论方面手抄本,书皮已发黄发暗,还得从右向左竖着看,而且大多是繁体字,对于一个不满8岁的我来说,的确难度很大,但我还勉强认得第一页上的几行字: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

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

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

“我学得好吗?”我有些心虚了。

太爷说:“我年纪大了,说不准那天就走了,这本书你好好看,不认识的字我会教你的!”

看着太爷很郑重的样子,我知道这本书的分量有多重了!

太爷接着说,这本书是祖辈留下来的,保存下来不容易,他按照书上的练习过,可惜资质有限,加上还要务农,手上经常起老茧,所以脉法的修炼与老太爷差很多,看看我能否超过老太爷了……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一个传统中医的的成长历程》,作者/任之堂主人,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大象中医,为您提供最便捷、实用、可携带的中医工具

安卓、iOS版本均已上线,请到各大应用商店下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