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婆媳矛盾错丈夫,丈夫听了不高兴。 不过,在临床心理咨询案例中,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按说,只有三个人: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比较简单。可是,这三个人却有八种主要角色:男人、女人、婆婆、妈妈,媳妇、妻子,儿子、丈夫。从社会心理角色看,非但不简单,还很复杂。 这就象演戏,演员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又没有导演说戏,那就注定是一场闹剧。 那主要责任在谁呢?当然是导演! 这出戏的导演是谁呢?是丈夫!他既是妈妈的儿子,又是妻子的丈夫。 如果他角色不清,在妻子面前以妈妈的儿子身份说话,妻子怎么受得了?反过来,如果他在妈妈面前以儿媳妇的丈夫身份说话,娶了媳妇忘了娘,妈妈又怎么爱得了? 这是婆媳冲突中,丈夫犯下的第一个错误——角色不清。 改变这个错的技巧是: 跟妻子在一起时,支持和理解妻子的说法;跟妈妈在一起时,支持和理解妈妈的说法;妈妈和媳妇一起出现时,保持中立,装傻,和稀泥,不能明显偏向某一方。 很多丈夫犯的第二个错,是不懂女人的心. 只关注女人所说的事情,忽略女人说事情时的情绪变化,简言之,过分关注是非判断,忽略两个女人的感情——对妈妈的亲情、对妻子的爱情。 家里只有讲不清的情,没有说不明的理,而且家里不是说理的地方。 男人跟女人打架的直接原因,是两人的思路在不同的轨迹上,女人会反复向男人诉说同样一件事,而男人却不明白:这件事情我已经听明白了,她怎么还唠叨,没完没了? 最后,两人都很生气,女人生气是因为男人不重视她,没关注她的情绪,她并不在乎这个事情到底如何解决,男人生气是因为嫌女人太婆妈,他认为事情解决起来很简单啊,女人故意在没事找事。 绕了一个圈子,再回来说丈夫在婆媳关系当中是如何犯错的。 婆婆跟媳妇闹矛盾后,以妈妈的身份向儿子告状,而媳妇跟婆婆闹完矛盾后,以妻子的身份向丈夫抱怨。她们会以一件生活锁事为载体,诉说自己的不满,换句话说,她们把对彼此的不满隐藏在某些生活锁事中,比如媳妇会说,某年月日,婆婆说我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她自己做一次面部保养都花300块!婆婆说,媳妇购买一件衣服都2000块,媳妇说,那是我自己挣的钱,没向你要…… 争来吵去,她们把目光投向丈夫或儿子,希望这个男人来评理,可是,这个理越说越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男人忽略了两个女人的情绪,没有对她们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他不会说: “你觉得很委屈,没被重视……” “你很生气,觉得她没礼貌……” “你很愤怒,她不应该用这种口气对你说话……” “你也知道那是件小事,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你觉得我立场摇摆不定,没能支持你,有些恨我……” 这些关注情绪反应的话,被很多人视为不管用的废话,其实,这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说话技巧,最能抓住女人的心,能很快宣泄掉内心的负面情绪。 丈夫犯的第三个错是:逃避。 面对错综复杂的婆媳矛盾,有不少丈夫选择逃避,在婆媳矛盾激烈的时候,他突然消失了,眼不见心乱,一走了之。这种事不关己的样子,往往惹恼两个女人,把妈妈和媳妇都得罪了。 在这三个人的关系中,婆媳关系之所以失衡,多半是由于丈夫从关系中缺失,而他又是多重关系中的核心力量,是调停人。 我曾经遇到一个逃跑的丈夫,借公司一个外地项目,常年住在外地,不理家事,埋头工作。可是,他逃跑了,家里乱了,没有丈夫这个中间人调停,婆婆和媳妇直接开打,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婆婆以病重为由,要儿子回来,媳妇则以离婚相威胁,如果他不把工作调回来,他们就离婚。 无奈之下,他来找我咨询,问我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我鼓励他回到家庭中——是心理上回到家中,而不见得非要把工作从外地调回来。他之所以逃掉,是觉得实在没有办法,两个人他都爱,都不想伤害。我告诉他: “两个人都想争取你,这时,最好的策略是保持中立,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伤害。保持中立,是最大的公平。” 然后,又跟他讨论了丈夫常常犯的另外两个错误。 他很有启发,想让他媳妇一起来,再做一次心理咨询,又担心媳妇不同意来。 “你觉得,你妈妈跟你媳妇两人相比,哪一个人更愿意跟你一起来咨询?”我问。 “当然是我媳妇儿!”他说。 一周之后,他们夫妇两人按时赴约,来到我的咨询室。 在咨询中,我帮助妻子宣泄长久以来积聚在内心的无助、痛苦、失望、委屈等负面情绪。 之后,讨论如何跟婆婆相处,儿子如何跟妈妈相处,分析结婚之后两个家庭的心理疆界。当谈到婆婆如何做才能让媳妇满意、丈夫如何做才能让媳妇满意时,那个本来一肚子委屈的媳妇反而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这是很好的变化,当一个人负面情绪释放之后,她能够很自然地以自己的理智来判断是非对错。 尽管婆婆一直没来咨询,但由于儿子和媳妇的积极变化,婆媳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慢慢缓和下来。 其实,并不需要多少道理,只要丈夫站出来,帮助妈妈和媳妇释放掉不良情绪,婆媳矛盾不会越来越厉害。 |
|
来自: xueyongqi555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