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CIO 2015 参会观感 终结篇

 昵称40699196 2017-03-12

会议进入第三天,好像是渐入佳境,更加是精彩纷呈。

1. IRE:终于在早餐会上看到了期待已久的不可逆电穿孔(IRE)的临床报告,是台湾的黄凯文医生,他报道了临床应用32例患者的经验,其中20例为肝癌,12例为胰腺癌,结果显示29/32例都得到了良好的疗效,有效率非常高,安全性也很好,只是有少数的病灶复发。黄医生同时也进行了患者肿瘤标记物的分时段测定。发现IRE2-24小时患者的肿瘤标记物开始上升,最高为本底值1.5倍左右,24小时后标记物持续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IRE后细胞损伤,肿瘤细胞内蛋白类肿瘤标记物释出,在24小时达到高峰,然后因为肿瘤死亡,不再产生相关蛋白而不断下降。


2.HCC介入治疗—来自亚洲的证据

这部分我认为是这次大会最精彩的部分,HCC的治疗越来越重视亚洲的经验和话语权,这次大会第一个讲演是为中国香港的医生。今天整个时段就是以亚洲专家的发言为主。于是,对BCLC的攻击继续。

2.1TACE vs RFA 来自日本的医生对比了TACERFA

2.1.1 总体来说RFA好于TACEPE,当然这建立在日本的保健和普查做得比较好的基础上,55%初发的病例肿瘤<3cm

2.1.2 在是否需要栓塞和消融结合上,动物实验表明TAERFA的消融范围明显大于单纯RFA,说明对大病灶,结合更有益。对于3-5cm病灶的临床资料,结合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但生存略高(无统计意义),可能是病例数太少(19:18)的原因。而对于<3cm的病灶是否结合可能区别不大。

2.1.3 外科切除 vs Ablation 目前Meta分析区别不大,但期待RCT


2.2 TACE治疗HCC:第二个发言的是韩国医生

让我很震惊的是他又抛出了一个韩国HCC治疗推荐,而且刚在几天前在Gut上发表了。这个文章看后不能不说人家做了非常认真细致的工作,仅参考文献就超过500篇,文章的篇幅也很长,我都无法很快通读晚。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亚洲学者的文章证明,TACE在各种分期的HCC治疗中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把TACE的治疗扩展到BCLC分期的全程。感兴趣的同道可以到Pub Med上搜索,目前这篇文章可以免费阅读。




2.3 Y90微球治疗HCC:这是来自新加坡的经验。首先他们的设备非常高大上,融合C臂和CT。另外在治疗上也推荐预防性弹簧圈栓塞非靶血管,引导血流,减少并发症。Y90还是主要用于多病灶/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新加坡同行这次展示的无论硬件还是材料都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只有羡慕嫉妒的份。


2.4 HCC治疗的欧洲经验:经过三天的轰炸,终于可以让BCLC的制定者登台辩护了。Riccardo Lencion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肝癌治疗专家,也是BCLC的主要制定者,面对那么多的质疑和单挑,他还是表现得很实在和从容。他讲述了以下几点。

2.4.1 目前所有的各种指南的参照文献,1级证据非常少。意思是大家的家底都差不多,别怪我,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说服力的证据都不多。

2.4.2 他提到介入效果的评价影像表现大于生存,这点我非常同意,介入医生没有必要等到病人死了再总结,一个合理的治疗周期后,通过mRECIST标准,就可以评价治疗效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高于生存期。

2.4.3 在欧洲51%的外科手术切除已经超出早期范围,看来他们也不是严格按照BCLC执行。

2.4.4 切除和消融,从竞争到合作。在欧洲消融越来越提前,而手术越来越向后走。

2.4.5 进展期肝癌:ECOG 1-2、门脉侵犯、肝外病灶,TACE的再评估。很多介入手段提供局部晚期HCC患者更好的生存。通过肝功能的分析更加细化患者选择。适时找出治疗反应性不佳的患者进入二线治疗

最后一句话我最认可:目前没有指南得到各方的满意,有经验团队给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最好的选择。请国内的各个肿瘤相关学科的专家再别给我们念指南的紧箍咒了,人家制定游戏规则的人都没太当回事。

PS: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兄弟们还是散了吧,再别群殴了。


2.5 HCC的全身药物治疗:肿瘤缺氧可以刺激血管生成,VEGF高表达与TACE疗效差正相关。但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关于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不是失败就是被提前终止。在对比实验中 TACE 索拉非尼 vs TACE 的全球研究没有阳性结果。但分层研究后发现亚洲患者还是有获益。对于C级患者,越早用时间越长越获益,对于A/B期无此现象。分子靶向药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效性还不明确;研究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更细致的分组和设计。


因为对午餐会和下午的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所以趁机去了离开会酒店仅几步之遥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接受了一点艺术的熏陶。


3.Workshop:在早晨和下午会后都会有workshop,以专题讲座和器材演示为主,主要的内容是消融和引导相关的。让我感兴趣的有以下几点。

3.1 影像融合的引导穿刺:意大利在消融界鼎鼎大名的Solbiati教授演示了融合PET-CT和超声图像的实时引导,图像融合后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一些在危险部位/病灶非常小的活性肿瘤区域。避免了一些在CT平扫下无法识别病灶的问题。也让消融能够更加精确和彻底。

3.2 美国斯隆医院的Solomon教授介绍了他在肺部病灶微波消融上的一些经验。

3.2.1 病灶越小,可以达到的安全边缘越大越安全;

3.2.2 计划好再进针,一旦气胸,一定要持续进针;

3.2.3 针调整时在呼吸的同一幅度进行;

3.2.4 病灶消融采用长时间,低功率;

3.2.5 离危险部位比较近最好使用测温装置;

3.2.6 采用多周期升温,尽量谨慎烧灼;

3.2.7 对于一些危险部位的病灶可以采用人工气胸分离技术;

3.2.8 疼痛来自胸膜,注意保护神经,避免损伤;

3.2.9 通过体位选择,避免神经损伤;

3.2.10可以通气控制,单侧插管过度通气清晰显示小病灶。


4. Poster :会议的Poster内容非常丰富,有些也不乏大家,可惜只是粗粗浏览。比如微波和射频消融的比较,结果是在疗效上没有差异;各个粒径大小的微球疗效比较,也是阴性结果;韩国医生严格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对于有HBV背景的肝癌患者RFA术后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在OS上有显著差异(获得壁报金奖)。


明天还有Workshop和半天的会议,因为要赶飞机回来,只好放弃了,明天可是有IRE的workshop呀,很遗憾。会议在忙碌中匆匆结束,也希望我的汇报能为国内的肿瘤介入同道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中国虽然是肝癌大国,但在国际HCC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方面,很少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这需要国内的同道,尤其是年轻同道努力赶超。WCIO的办会形式、内容和参会者的认真、投入也都需要我们学习。路漫漫,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会的总体感觉:

  1. BCLC不再是圣经,不足之处很多,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个体化治疗应该是最优的选择。

  2. 肿瘤局部治疗已经进入消融时代,尤其是微波消融发展很快、应用广泛。

  3. 栓塞治疗进入载药微球时代,尤其是对肝转移肿瘤,效果很好。载药微球的发展和进步也很快。

  4. Y90微球的内放射治疗在美国应用很多,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于巨大、多发、乏血供肿瘤效果好于cTACE。

  5. 骨肿瘤消融器材有很多新的发明。

  6. 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治疗一定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困难还比较大,也许是黎明前的黑暗。

  7. 和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同道相比,我们临床和科研水平差距都非常大,要努力赶上。


由于本人外语和临床水平的限制,会议笔记难免有错误和不全面之处,请其他参会的专家批评、补充、指正。


明年六月美国波士顿,全世界的肿瘤介入同道再相会。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