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点实际的,见文后。 在现代西方医学中,有这样一个领域,即如何开发人体潜能。 将人体本身存在却没有显示出来的能力给开发出来。 如同很多小孩子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可长大以后怎么就不会了? 这本学问,叫做NLP。 在传统文化中,王阳明心学也提到这个问题,大意是说人心本身就是光明的,只不过被物欲所牵。只要能够逆转过来,就可以恢复本心。 有人就会问了,这个跟《素问》有什么关系? 一 在《素问》中,也是谈到此事。 而具体的方法保留在道家经典之中。 即前文所讲的内炼。 内炼分为两个派系, 第一个派系是属于《素问》派系, 讲究的是如何开发脑力, 如何去思考认识问题。 所以其中较少提到治疗。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修炼。 可以与《本经阴符七术》结合起来修炼。 二 第二个派系,是从身体入手。 利用人体天然气血运行规律,来加强或缩短某种功能。 从身体入手,简单而无副作用的方法, 即自我按摩修炼术, 此术保留在《真诰》中。 里面认为: 通过自我按摩能够辅助修炼, 能达到内视五脏六腑等不可思议的作用。 具体是否,需要自己按摩才知道, 于是将以前讲课记录整理如下。 三 在中医的诊断中,脉诊有一种说法。叫做欲明脉法,先明七诊。七诊的前三部分是静其心、忌外虑、匀呼吸。 前面的过程中,讲述了一些静其心的锻炼方法,比如针对问诊的沟通训练、针对闻诊的诵书训练、以及后期的针对望诊、脉诊的感官能力训练。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同时能起到感官能力的增强训练,即自我按摩术。 在按摩术的流派中,分为三类:一种是针对疾病治疗的按摩术,比如在大街小巷里的按摩馆中就能见到。一种是身体保健的按摩术,属于养生范围。一种是针对身体潜能开发的按摩术,如通过正确的按摩方法训练,能够起到强身健体,也能开发人体潜能,如关灯夜视,洞见五脏六腑、闻声千里之外、皮肤如少女等非常人的特殊能力。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第二种方法。 自我按摩术分天地人三部。天部养神,人部养气,地部养精,其中天部按摩12氏,人部按摩9氏,地部按摩3氏。 天部养神 天部按摩一共12氏,其按摩顺序为头部-眼部-鼻子-耳部-面部-头部。 1、梳头: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阳经皆徇行于头部,按摩时顺应阳经运行规律即可。其细节是左右手五指分别对应人体五条经络。大拇指对应足少阳胆经,小指对应督脉,余三指对应足阳明胃经并辅助周围。往后用力即可。 2、眼部:a、太阳穴,食指中指并拢贴于太阳穴上,往耳后方向旋转36下。b、从攒竹穴开始,往后推眉毛至听功穴,计36下。建议用掌根。c、找到眉毛中的鱼腰穴,点按沿上推动至风府穴,计36下。d、找到额头的额角,将张贴进去,往耳后方向旋转,按摩36下。 3、鼻子:用大拇指第二骨节贴在鼻唇沟两侧,反复来回搓热,越热越好。 4、耳朵:a、张口,耳边有一缝隙,即针灸上的听宫、听会等穴显示出来,此时用手指指腹来回搓此缝隙。b、拉耳朵,手先拉住耳朵顶部,向上牵引,微痛为度。然后拉耳垂,向下牵引,微痛为度。c、捏耳朵:捏住耳廓,从上往下捏。d、鸣天鼓: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 5、面部:a、双手搓热,干洗脸,能美容面部。b、深呼吸,呵气一口于手上,然后搓热洗脸,能激发体香。 6、拍头:即拍打百会穴区域。 人部养气 1、转肩膀:双手反叉腰,抓住带脉,手臂、肘部固定不动,小腹微内收,带动肩部向前运转。 2、腹部按摩以《仙人揉腹》为准。 3、饭后散步时按摩,可推任脉。 4、找到命门、肾俞穴:将双手贴于肾俞穴上,来回反复往命门方向搓。即肾俞为起点,命门为终点。 地部养精 1、血海穴;泡脚时配合按摩,以拿法按摩。 2、太溪穴:点按太溪穴按摩,当旋转到向上方向时加重力气 3、太冲穴:点按太冲穴按摩,当旋转到向大脚趾方向时向前加重力气。 4、涌泉穴:找到涌泉穴,沿着足小趾的方向搓,越热越好。 古籍文献: 君曰:食草木之药,不知房中之法,行气,导引,服药无益也,终不得道。若至志感灵,所存必至者,亦不需草药之益也!若但知房中,导引,行气,不知神丹之法,亦不得仙也。若得金灼神丹,不须他术也,立便仙也。若得大洞真经者,复不须金丹之道也,读之万遍毕,便仙也!房中之术,导引行气,世自有经,不复一二说。经曰:得道者皆隐杀虫之法,而见三尸之术。夫谷虫死则三尸枯,三尸枯,自然落也。杀虫自有别方,得者秘之。 《太素丹景经》曰: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亟匝,令人面生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川通气,长盈不没。先当摩切两掌另热,让回以拭两目,毕。又须顺手摩发如理节之状。两臂亦更互以手摩拭之,使发布白,脉不浮外。 《大洞真经静景按摩篇》:卧起,当平气正坐,先叉两手,乃度以掩项后,因仰而视上,使项与两手争,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能久行之,不死不病,毕。又驱动身体,伸手四极,反张侧挚,宣摇百官,为之各三,此当口诀。卧起,先用两手巾若厚棉,拭项中四面及而后,使圆匝热,温温然也,顺法摩项,若理节之无数也,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行之,使人目明而邪不干,形体不垢不生秽,都毕,乃咽液二十过,以导内液! 《消魔上经》曰: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漏咽液,亦无数,须臾,不宁之疴自即除也,当时亦觉体中宽软也! 《消魔经上篇》:耳,欲得数按其左右令无数,令人聪澈,所谓营治城郭。 又曰:鼻亦欲得数按其左右,唯另数,令人气平,所谓灌中狱也。 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毕,按体所痛处,向王而祝曰:左玄右玄,三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合相当,风气恶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谴水火,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体强。毕,又咽液二七过,长如此,则无疾。 常能以手掩口鼻,临目微气,久许时,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长行之,使人体香。 常欲以手按两目近鼻之两訾,闭气为之,气通即止,吐而复始,恒行之,眼能洞观。 天鼓者,耳中声,举两手紧掩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下丹田,或声散不续,无壮盛者,即元气不集也,宜整之。 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气,舌顶上腭,目视顶门,仍提缩谷道,以手摩檫两肾腧穴,各一百二十次,以多为秒 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檫,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心轻微转动,倦则少歇,或令人檫之亦得,终不若自檫为佳。 《黄庭经》云:两部水王对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三十六度。 长 按 关 注 |
|
来自: 为什么73 > 《玉堂-岐黄-抱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