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膜瘤病理分型及典型影像表现

 xuxinj2005 2017-03-13

脑膜瘤(meningitoma)90%~95%为良性,占颅内肿瘤的13.4%,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为2:1。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其好发部位与蛛网膜纤毛分布情况相平行,多分布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小脑角和小脑幕等部位。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并且可以发生转移。


临床要点


  1.脑膜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不明显,常因肿瘤生长缓慢瘤体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轻微,出现早期症状平均2.5年。


  2.局灶性症状,常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还可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3.常引起邻近的颅骨增生、受压变薄或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使头皮局部隆起。


  4.脑电图检查多为局限性异常Q波、懒波为主,背景脑电图的改变较轻微。脑膜瘤的血管越丰富δ波出现越明显。


影像表现


  X线:


  1.平片


  1)脑膜瘤易引起颅骨的各种改变,头颅平片的定位征出现率可达30%~60%。


  2)颅骨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


  3)局部骨板变薄和破坏的发生率为10%左右。


  4)颅板的血管压迹增多。


  2.脑血管造影


  1)脑膜血管多为粗细均匀、排列整齐的小动脉网,动脉管腔纤细,轮廓清楚呈包绕状。


  2)肿瘤同时接受来自颈外、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系统的双重供血。


  3)可见对比剂在肿瘤中滞留和肿瘤染色。


  4)肿瘤周围脑血管呈包绕状移位。


  CT:


  1.CT平扫见类圆形稍高密度边缘清楚具有脑外病变特征的肿块(脑外病变见第二章第三节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2.广基征肿瘤以广基与骨板、大脑镰或天幕密切相连。骨窗像见骨板骨质增生或受压变薄,偶见骨破坏。


  3.瘤内可见砂粒样或不规则钙化(10%~20%),亦可发生坏死、出血和囊变。


  4.增强扫描肿瘤多呈均匀一致性中度增强,瘤周水肿程度不一,占位效应明显。


  5.恶性脑膜瘤少见,肿瘤生长迅速,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瘤周水肿较明显。


  6.鉴别诊断


  1)位于脑室内的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易被误为胶质瘤,但后者密度多不均匀,边界多不规则。


  2)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表现有时与脑膜瘤极为相似,但前者可引起未阻塞部分或阻塞远端发生脑积水,并常见肿瘤悬浮在脑脊液中。

  MRI:


  1)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


  2)T1WI肿瘤周边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信号环。


  3)增强时瘤体常呈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duraltail征),即与瘤体相连的硬脑膜呈窄带状强化。


脑膜瘤(Meningioma)


       1、脑膜皮型脑膜瘤(Ⅰ)

  2、纤维型(成纤维型)脑膜瘤(Ⅰ)

  3、过渡型(混合型)脑膜瘤(Ⅰ)

  4、沙粒型脑膜瘤(Ⅰ)

  5、血管瘤型脑膜瘤(Ⅰ)

  6、微囊型脑膜瘤(Ⅰ)

  7、分泌型脑膜瘤(Ⅰ)

  8、富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Ⅰ)

  9、移行型脑膜瘤(Ⅰ)

  10、透明细胞型脑膜瘤(Ⅱ)

  11、脊索瘤样型脑膜瘤(Ⅱ)

  12、非典型脑膜瘤(Ⅱ)

  13、乳头状瘤型脑膜瘤(Ⅲ)

  14、横纹肌样型脑膜瘤(Ⅲ)

  15、间变性(恶性)脑膜瘤(Ⅲ)


纤维型


       影像学较具特点:T2WI示肿瘤中央呈极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周边呈等信号,明显强化;CT表现为中心更高密度。


脑膜皮型(上皮型)


  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信号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除肿瘤位于静脉窦旁外均很少出现瘤周水肿(静脉窦旁任何类型的脑膜瘤由于其压迫静脉窦而致回流障碍均可引起肿瘤周围水肿)。


血管瘤型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主要由于其血管丰富且扩张,水分含量高以及肿瘤细胞丰富)。


其它


  副鼻窦脑膜瘤多为砂粒型,易误诊为骨化性纤维瘤。

来源:影像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