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MG评级币问题探析

 红豆居士 2017-03-13



        之前,朋羽在《绕不开的评级币》一文里提到过评级币“基本解决了真假问题”,有藏友对“基本”一词提出质疑,现朋羽将收集到的案例整理如下,供广大藏友共同研讨,如有不妥,烦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在文末处留言交流。


      我们先来了解了解PMG评级币都有哪些防伪措施。


01

光变油墨

       

      PMG评级币标签正面左侧,用光变油墨印刷“PMG”字样和天平形状的标志,垂直视角下为灰黑色,倾斜视角下为绿色。这种防伪措施大家应该很熟悉,正在流通的2015年版100元正面,金黄色“100”字样处也采用此技术,是鉴别真假时常用手段。



02

镭射标签


        PMG标签背面左侧,贴有一个镭射变色标签,内容是PMG商标以及ANA、PNG官方评级服务等字眼。这个标签本身为银色,在光线角度变化时,可以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变化。另外标签的边缘花边也是类似工艺。这个防伪措施在人民币流通纸币上还没有用过,只在建国、千禧、奥运等纪念钞上使用过,并且尺寸和效果也远不如PMG的镭射标签。



03

彩色纤维


        PMG标签纸中夹有彩色纤维,每条长度都在几毫米左右,随机分布在纸张各个部位。这是一个很早就使用的防伪措施,上世纪初就应用在钞票上。人民币纸币最早是在1999年版100元上使用彩色纤维。后来这个防伪措施在2005版纸币上取消了,代之以反复印的圆圈星座图。



04

荧光纤维


        它与彩色纤维技术基本一致,随机分布在纸张中。但它在正常光线下是无色透明的,只在紫外灯下才呈现出发亮的效果。



05

正背对印


        这一防伪措施在原理上很简单:正背面采用某个相同外形的图案,彼此对称,严丝合缝,决不能出现错位误差。这就需要用到对印机来印刷,对于大批量造假的行为,这是一个设备方面的难点。在人民币纸币上,这种防伪措施从四版币开始大量应用。


        PMG的标签正背面底纹上均有天平形状的商标图案,彼此严格对印,透光观察无错位。



06

紫外识别


        这一条防伪措施是PMG更换第二代封套时才增加的,在标签正面偏右的位置,分数旁边,有一个圆形紫外水印,正常光线下几乎不可见,在紫外线下才可清楚看到。人民币是在1990版大面额纸币上开始应用类似技术。



07

微缩文字


        PMG标签长方形内框采用微缩文字印刷技术,用PMG英文字母首尾相连,普通条件下肉眼不易辨识,需通过放大设备方能清晰观察。



08

水印纸


        PMG标签纸本身带有水印,内容是PMG标志和英文字母缩写。水印纸是最古老的防伪措施之一,在国外有几百年的应用历史。人民币上早在一版纸币就有应用,无须赘述。


09

压花塑封


        此外,PMG塑料封套的边缘还用了压花图案,是防止有人将封口热熔更换纸币后重新粘接,也算是一个辅助的防伪手段,如果有人想取出纸币和标签,就只能剪开塑料封套才行。



10

数据库查询核对


        凡是经过等级评定的钱币,其基本信息均录入PMG官方数据库,可在官网查询,因此极大地增加了仿制难度。



        所以说,PMG评级币具有较强的防伪措施。那它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典型案例:

假币入盒


        主要是早期美国评级师对中国第一版人民币不熟悉,导致水牛假币入盒,买家索赔后PMG进行了相应赔偿。

裁切币入盒

改号币入盒

下水(药)币入盒

疑似下水或受潮

明显折(压)印评高分

裁切连体钞入盒


        综上所述,除一版外,其它版本尚未发现假币入盒,更多问题出在后期人工处理、重要瑕疵遗漏等方面。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级币最终通过人工筛选评判,产生谬误不可避免。以上案例毕竟是极少数,况且真的出现假币入盒PMG是要按市价赔偿的,故PMG在当前主流评级币中仍具有重要的风向指标和参考意义,是筛选珍品的重要途径,不过藏友还是要擦亮慧眼,买到PMG记得要看仔细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