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并非杜撰!千年前壁画上就有大师兄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03-14

孙悟空和我们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关系,毋庸细说,所以近百年来,有数不清的专家学者在寻找这个神话人物的文化源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当我们读者震撼于孙悟空的艺术魅力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一个疑问:“这个猴子是哪儿来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灵感来自何方?”1982年,考古专家在敦煌榆林窟发现了西夏时期的唐僧取经壁画,其中,牵马的是一个猴子,显然他就是孙悟空了。一时大小人物通称“珍贵”!根据这个找他的文化来源恐怕要容易得多。我们现在就要去看这幅珍贵的壁画。图为早期的榆林窟外景。



榆林窟位于瓜州县西南75公里处的戈壁上,沿河而立,榆树成林,因而得名。洞窟出现在两岸的崖壁上,主要的洞窟在东岸,31个;西岸还有11个,合计42窟。图为现在对外开放的榆林窟。



我们通常所说的“敦煌石窟”,其实不仅指敦煌的莫高窟,还包括附近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五个洞石窟、下洞子石窟,它们在宗教上、在艺术上同属一个系统,距离敦煌都不算很远(有些在瓜州县境内),所以现在都归敦煌研究院管理,统称敦煌石窟。图为西千佛洞。



专家认为榆林窟初创于初唐,盛行在土蕃、西夏时期——相当于内陆的唐末至北宋,终止于元代。洞窟中保存有很好的各时代的壁画。榆林窟在一定程度上被莫高窟的光芒所掩盖,但仍然是一处珍贵的艺术宝库。图为东千佛洞。



尚未开放的瓜州县锁阳镇的下洞子石窟。



发现取经壁画的是第2窟、第3窟。第2窟西侧北壁的一幅壁画,名叫“水月观音”。



壁画的右下角有一幅小小的配图,就是声名遐迩的“唐僧取经图”。画面比较模糊,但临摹放大了就能看出名堂。图中身着袈裟者即唐僧,身后牵马者则为孙悟空。师徒二人崖边隔空向观音礼拜。



比较清晰的“唐僧取经图”还出现在第3窟。第3窟西壁南侧是一幅很大的“普贤经变图”,图的左侧中间部分也配了一幅“唐僧取经图”。这一幅要清晰得多,马背上驮的就是从西天取回的经卷。



榆林窟3窟“唐僧取经图”。



离开榆林窟,我们驱车赶往东千佛洞,又是几十公里的戈壁沙石路。那里也发现了一幅“唐僧取经图”。东千佛洞尚未开放,但有人看管。



到达看护点,提水的大姐就是看护人。看管石窟的人是一家子。有一处简单的板房,搭出了凉棚。



看护人的住处,其实也是一座石窟。



外面看起来极为简陋粗糙,但里面却也还干净整洁。他们说,很喜欢住在这里,冬暖夏凉。这就是石窟的优越性,古代应该也是这样。



从东千佛洞这个地名,就可以知道也是一个山谷里的石窟群。山谷不大,石窟就在两边的山壁上。石窟也编上了号,发现唐僧取经壁画的是2号窟。图为崖壁上的石窟。这里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门口装上了监控。



看完了,答案也应该揭晓了。这几幅壁画证明,第一:孙悟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不是明朝吴承恩的心血来潮,吴承恩所做的是修饰。第二,最早的孙悟空来自佛教,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来自印度。图为石窟里的唐僧取经图。


(撰文/摄影:蔡铁鹰 王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