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湛蓝明月 2017-03-15

对很多旅行者而言,藏彝走廊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不仅因为这里有人尽熟知的泸沽湖、丽江古城或梅里雪山,还因为这里是极少见的藏、彝、苗、羌、纳西、傈僳等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带。这是在全国唯一可以与“河西走廊”相提并论的民族走廊,是一个囊括了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边缘以及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等庞大面积的区域。

作者_亚芳 汪永晨 杨剑坤 摄影_杨剑坤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雅砻江:雅砻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又名若水、打冲江、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

在藏彝走廊内,雅砻江对于“大香格里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人们无视詹姆斯·希尔顿的一再声明:“你们不会从任何地图上找到香格里拉”,而在雅砻江广袤的流域内往复奔走,为它所滋养的土地和人民进献大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式的狂热,同时却也像撬动地球的支点,悄悄改变着奔腾百年的雅砻江的现在与未来。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行车路线:

攀枝花(S214)—26 公里—盐边县(S214)—14 公里—二滩水电站(S214、S216)—105 公里—渔门镇(S216、S307、X093)—170 公里—甘塘乡(X093、X095)—46公里—热河乡(X095、Y040)—40公里—马安乡(Y040、G5 京昆高速)—104 公里—西昌市(S307)—57 公里—金河乡(S307、S216)—180 公里—木里

里程:单程约742 公里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从逐水而息到迁居

灰头土脸的路面仿佛永无尽头,即便是午后的阳光也不能为干涩冷硬的天气带来些许活力,车子抛出一路的尘土,扬起又落下;车内的我伴着颠簸,看着外面的沙尘弥漫,在脑海中刷新着对于“藏彝走廊”的认知。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藏彝走廊中以“山川之胜”著称的盐源县。但在我们前往众望所归的泸沽湖之前,还要沿着雅砻江的脉络走上一段,从锦屏到古柏并非典型的旅游线路,山路曲折、树木晦暗,只有脚下翻涌向前的大江,仍然呈现出令人期盼的碧绿。终于到达盐源的古柏村移民安置点。在雅砻江锦屏一期电站建成后,那里的一部分藏民、彝民们便被迁至此处安置。一位皮肤黝黑的女主人热情地将我们引进屋,简单问候几句生活日常,便发现有一句话从她嘴里重复的频率较高:“没有水果吃了。”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从屋内出来时天色已暗,被锦屏电站截流后的雅砻江依然有着千里之势,萧瑟的山谷和苍茫的天幕让人骤觉此身渺小,星河在幽远的黑暗中闪烁着耐人寻味的光芒。想来今天拜访的这户人家乃至这方村落,在辽阔的藏彝走廊之中仍是如星尘之于夜空般的微末。回头望向已经黑暗的藏民小屋,略过我脑海的却是乔治·艾略特的话语:“只有在家园,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与大地的那份深沉且温柔的血脉关系,那是直到你未来见多识广后,仍能忆起自己家乡那份熟悉而无误的特殊感情。”不知几年或是几十年之后,在外闯荡的藏、彝族年轻人偶或遥望夜空,是否也能在心中准确地求得属于家园的慰藉。

另一侧的泸沽湖畔

如果你看过那部于威尼斯电影节获奖的电影《马背上的法庭》,在它异常真实地呈现出中国司法的乡野图景之外,你一定会记住影片中纯净得恍若天堂的自然美景。而在现实中,这部相对小众的纪录电影,却远不及拍摄它的取景地更加火红,这就是位于凉山盐源县与丽江宁蒗县之间的泸沽湖。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虽然同归盐源县辖下,但古柏村的风景完全无法与泸沽湖相提并论,后者不仅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也占尽了旅游环境的地利与人和。因为横跨四川、云南二省,去木里、丽江甚至西昌的人们都会慕名来此。于是,定期的班车如今从泸沽湖驶向四面八方,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充满好奇的旅行者。旅游的火热自然带动起当地市场,如今的泸沽湖虽然还未如丽江那样成熟,但商业气息几乎囊括了遍布湖畔的每个村落,包括我们本以为会相对与世隔绝的小落水村。

小落水村位于泸沽湖北部的山谷深处,云南和四川的分界便以村口为分割点,将环湖公路切为两半。如果打开百度百科,你会发现对小落水村的介绍是“村寨旅游业不发达,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劳动、恋爱着的摩梭人,少见游客足迹”。而据我们下榻的“猪槽客栈”的老板讲述,这大概已经是10 年前的事情了。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然而,和乐融融、歌舞升平所呈现的只是旅游状态下的泸沽湖,一旦回归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和谐的裂痕便悄然滋生。现代文明对于传统的冲击和渗透总是无孔不入,又难以调和:保守的摩梭人不能理解,被视为神山的格姆女神山为何能够安装缆车;进村必须下马步行的古老习俗也出于方便游客与生意的考虑荡然无存,村内经常跑过骑马的游客甚至本地人;曾经神圣的达巴文化渐渐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漠视之,甚至认为与己无关。而在风俗、礼节之外,更令老一辈摩梭人不安的是,为了更多的利益,一些庞大的母系家庭被家里人不断分割为多个小家,母系社会的形态和凝聚力正在被金钱慢慢消解。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祖母房”中的欢愉和沉寂

早从屋脚乡到利加嘴,山路变得愈发难走,我们小心翼翼地驶过遍布碎石的路面,穿过由木板铺成的简易矮桥,跨过无数或平静或湍急的小溪小河,终于看到一座小小的木屋村落在绿意盎然的山谷中若隐若现,这就是利家嘴。

在村内漫步,久违而纯正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村里的每家每户多为一、二层楼房,仍是典型的藏式木楞房,圆木或方木条条顺顺地垒出墙壁,木板覆顶,再方方正正地围成独立的小院落,排列之规整与窄小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干柴是这里取暖做饭必备的用度,因此,每家院子外都有与房屋等高的干柴堆。当然,最引起我们好奇的是,在利家嘴,妇女们从事砍柴、种地等繁重劳作,男人们才是负责家事的“内人”。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吃喝之间,气氛很快热络起来,我们才发觉这里的人们并非我们原先所想的那般与世隔绝。生活虽然屏蔽了现代因素的干扰,但村里的年轻人们会主动去往泸沽湖畔那些同为摩梭族的村落,打些短工,或者交些朋友。在原始和现代之间往返的他们对后者表现出欢迎的态度,希望村里能够通水通电。看到我们脸上一闪而过的惊讶,他们笑说,谁都希望活得方便些嘛。在他们的概念中,对于现代生活的定义,是“方便而富足”的。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当然,有些东西是他们一定要坚持的,他们也不希望利家嘴成为下一个泸沽湖的里格岛,不希望太多的游客占据他们生活的重心,更不希望已经成为习惯的旧有风俗在旅游开发的浪潮中被吞噬。他们敬奉喇嘛教,崇尚火神,因此火塘里的火不能熄灭,还要定期进行其他固定的祭祀活动。

来学几句摩梭语:

朋友:阿注

泸沽湖:谢纳米

你好:交纳

谢谢:阿米色

回去了:来比色

对不起:冒高色

祝好运:顶布尔佳可

好玩:扫扫

好玩吗:扫扫呢

去哪:扰比

吃饭:哈子

喝酒:日尺

去玩:佳布比

很漂亮:阿五尔软

好的:早也

你叫什么名字:侬阿子木占

你多大了:阿苦古色

跳舞:甲搓

猪槽船:日古

划船:日古搬

火塘:让吧拉

骑马:如占

雅砻江的藏彝走廊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