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 年绍兴县农业工作总结

 私库皆书 2017-03-15

2010 年绍兴县农业工作总结

2010 年,我县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突出经济转型、致力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坚持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突出做好“三篇文章”、开展“三个年”活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育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有多项农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获得了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县”、“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考核验收优秀县”等称号。

一、2010 年全县农业基本情况及工作亮点

根据统计公报,2010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7%,其中农、牧、渔各业实现产值分别为 25.24 亿元、8.83 亿元、5.12 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8.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1%;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85元,比上年增长 13.6%

--粮食面积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44.41万亩,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春粮作物播种面积 4.37 万亩,比上年增长 11.4%,早稻播种面积 9.05 万亩,比上年略增,晚稻播种面积26.36 万亩,比上年减少 2.3%。全年粮食总产 20.61 万吨,比上年减少 1.6%。全县粮食面积和总产都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任务。

--主导产业保持稳健发展。全年瓜菜播种面积 19.75 万亩,总产 52.28 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 1.7%8.1%,产值和效益比上年均有大幅增加。畜牧业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全年生猪出栏 44.03 万头, 比上年增长 8.0%,家禽出栏 356.07 万羽,比上年增长 15.4%;年末全县生猪存栏 24.36 万头,比上年增长 4.2%,家禽存栏 183.93 万羽,比上年增长 10.2%。渔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水产养殖面积 8.36 万亩,比上年减少 2.8%,水产品产量 2.44 万吨,比上年增长 1.8%

--产业化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全县 301 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销售、利润 108.4 亿元、101.7 亿元、4.47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3.4%11.4%22.5%;其中 148 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销售、利润 71.6 亿元、66.8 亿元、3.1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2.6%10%24%。农产品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 2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休闲观光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县60家农家乐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经营总收入 2.6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30.3% 23.2%

2010 年全县农业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着力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向上做好项目对接、资金争取工作,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调动各类农业主体生产积极性,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领域。全年共落实县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242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5%,争取中央、省、市级农业生产扶持项目 58 个,落实支农专项资金 41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7.7%。狠抓农业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督和管理服务,制订出台了农业项目管理办法,着力提高农业项目绩效。全年共完成现代农业投资 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其中吸纳工商资本投资 2.3 亿元。

二是着力改善农业生产设施。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农业生产装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钢架大棚、标准渔塘和标准化畜禽舍建设。新建和提升精品蔬菜基地 6 个、精品畜禽基地 5 个、精品水产基地 3 个,新建蔬菜钢架大棚 1100 亩、温室大棚 30 亩,新建和改造标准渔塘 2579 亩、水产养殖大棚 150 亩,新建高标准畜禽养殖舍 3 万平方米,培育和建成了绍兴绿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绍兴 中泰畜牧养殖园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着力扩大应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继续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加快柯桥城区河道河蚌清迁工作,全年完成了 10 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清迁河蚌 1246 亩,有力促进我县“清水工程”的顺利推进。

三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加强与高等院校开展院地合作,推进主导产业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和“四联系”活动,加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抓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实施“院地合作”农业科技项目 14 个,完成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7000 余人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70 万亩次、水稻病虫统防统治 4 万亩,全县 3 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推广各类新农机 1100 多台(),其中插秧机 128 台、烘干机 20 台,新建育供秧中心 10 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 10 个,完成水稻机插 3.6万亩;推广稻虾轮作(稻鱼共生)1900 亩、虾鳖混养 6500 亩。在全县组织实施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 1024 ;初步构建了县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县农技推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着力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和“绿剑”执法系列活动,全面完成了小农资质量整规工作,继续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好转,县农产品质检站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县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98.7%、水产品合格率100%、畜产品合格率 100%、农业投入品合格率 90.6%。认真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制,组织开展了冬春、夏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春季、秋季集中防控,动植物疫病防控总体平 稳,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县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中心基本建成。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组织开展了农机、渔业行业“安全生产年”活动,农机、渔船安全形势稳步向好,新建省级农机安全镇 1个,全县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少于上年,未发生重大渔业安全事故。

五是着力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提升考核考评体系,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实施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精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1 家,新培育年销售超 1 亿元企业 2家。大力培育以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为依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47家,全县累计 249 家,新培育 3 家销售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新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 个、市级 3 个,创建三星级以上经营户 10 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三品”认证,全县新认定绿色食品 2 只、无公害农产品 5 只,新认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5000 ;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及著名商标4 只、市级 6 只。着力改进农产品营销方式,依托农业企业,在绍兴市区及柯桥城区新建农产品直销店(精品店)8 家,总数达到 35 家。积极开展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和“每日一助”等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抓好县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绍兴县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参加了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对接活动,并积极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推介。

六是全面启动农业“两区”建设。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制定完成了“两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研究落实扶持政策、资金整合和规划编制等,推动“两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全县粮食生产功 能区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新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 3.1 万亩,其中齐贤、富盛 2 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全面建成;孙端、陶堰 2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也全面启动。全县已编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 37 个,其中绍兴县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绍兴县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绍兴县绿源水产养殖示范区等 7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中大畜牧等 6 个精品园分别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全县已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19 个,绍兴县绿源水产养殖示范区、绍兴绿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绍兴中泰畜牧养殖园区等已初具规模。

七是全力承办省渔博会。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要求,积极宣传,精心筹备,周到服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参展单位的配合下,取得了圆满的成果,成功打造了一场以“生态、安全、科技、高效”为主题的全省渔业盛会,成为近十年来我省举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渔业展示活动。为期三天的渔博会,总客流量 6 万多人次,315 家参展商,累计现场销售额 103 万元,接洽客商 258 家,签订合作项目 9 个。为展示我省现代渔业发展成果,加强渔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的高度肯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0 年我县农业工作进展顺利,农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年初确定的 6 项重点工作都得到顺利完成。但是,我县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一是农业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农业企业数量与质量不对称、生产与加工不同步,规模小、带动力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断层、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等 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农业赖以生存的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耕地劣质化、零散化现象仍比较严重。 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受国际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农业龙头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农产品深加工和集约化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少,农业比较效益得不到提升。 三是农业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对我县农业生产影响严重,给粮食和蔬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落后,粮食烘干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仍不普及,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仍显脆弱。 四是财政支农投入缺口依然较大。我县农业历史欠账较多,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幅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用于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扶持资金十分有限,政策性支农投入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