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澍等总结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进展:药物及电复律并不优于室率控制

 laoluyy 2017-03-16

心衰和房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两大心血管疾病,经常共存,预后不良,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治疗挑战。对此,阜外医院马文韬、张澍等总结了目前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进展,供临床医生参考。

1、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房颤和心衰的第一线药物。

2、洋地黄类药物可应用于心衰急性发作时房颤伴快心室率,或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症状的LVEF≤40%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室率控制者。

3、房颤合并心衰可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仅限于多非利特或胺碘酮,但两者都有相关的安全问题。胺碘酮有多器官毒性,多非利特可导致QT 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2014 年房颤指南指出院外不可以使用多非利特进行药物复律。

4、无禁忌时,推荐所有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凝:通过使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抗凝指证,并权衡出血风险,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所有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凝。华法林为抗凝治疗的基石,最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对比显示出了瞩目的优势。

5、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导管消融能明显改善房颤且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毒性,是心衰患者房颤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6、传统的手术治疗如迷宫手术可有效控制节律,特别是在接受瓣膜病或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性和风险,很少以控制节律为目的而实施该手术。目前多项试验正在探索用创伤更小的外科术式进行消融,利用胸腔镜进行非连续的心外膜消融灶,可以产生完全的肺静脉隔离。

7CRT已成为心衰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但房颤对于CRT存在显著相关的无反应率。2014 年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对于永久房颤患者, NYHA 心功能Ⅲ/Ⅳ级,自身心室率缓慢需要起搏器者,房室结消融导致起搏依赖,静息心率≤ 60次/分,活动心率≤ 90次/分,可以考虑CRT-P/CRT-D,并且进一步强调起搏依赖,确保双心室起搏尽可能接近100%,避免不适当的放电,必要时应考虑房室结消融确保足够的起搏比例。

8、药物及电复律本身是无效的节律控制策略,并不优于室率控制,可能与节律控制难以维持、抗心律失常药物负面作用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作为一种节律控制策略的房颤射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可以改善心衰症状和左心室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