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乡民

 唐尧怡人 2017-03-16

乡土乡民

《河北日报》(2017年2月10日) 10版

□吴瑞阳

有土地,便有了耕种,有了农民。农民的生存法则一如稻谷、果蔬那样简单,只要亲近泥土,它就要拔节、生长、抽穗、结果……田野中,新翻的泥土里种子萌动,土生五谷,五谷养人,人种五谷,循环往复,四季轮回,古老的农耕文明就此产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此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代先民最朴素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地种三年亲似母”也反映出人们对大地最深沉的尊崇与依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女娲“抟土造人”的古老传说,到游子行囊中珍藏的“乡井土”,黄土地涵养出了勤恳、坚韧、博大、厚重的民族性格。时序流转,一个黄皮肤的民族面对土地,不断收获青春,收获记忆,收获岁月,同时也收获未来……

这是一个崇拜土地的国度。以大地之母后土、五谷之神后稷为名,中国人尊国家为“社稷”。普天之下,凡有水井处,则有土地庙。农耕中国,土地的信仰最广泛最根深蒂固。土地,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天赐资产。

月朗星稀,老农赶在天亮之前出门。第一缕晨风亲吻他古铜色的脸庞。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老农是真正的国王。他大显身手,随心而为。锄草、施肥、灭虫……这些最普通的农活儿,被老农们演绎出深刻的哲理。春种秋收,庄稼成长的时序也是生命的轮回。

每一粒粮食都是老农独一无二的作品,庄稼更是老农的身份与标签。他们以最严肃认真的态度在土地上创作,以绣花般的耐心,确保每一粒粮食纯粹的质地。真正的较量在打谷场上,面对堆积如山的粮食,那些老农们威风八面,元气满满。这些种田的好把式迎风而立,自信地微笑着,用力把粮食往空中高高扬起,看谁能抛出最大的一片金雨,一年起早贪黑的辛苦,就为打谷场上的这一次亮相。收成的好坏、年景的丰歉,滋养出来尊严与声望。对老农来说,只有满溢的粮仓,才最能证明他们的存在。

面对收获,喜悦抚平了老农的皱纹,他们情不自禁地摸出烟斗,快意地“吧嗒”几口。他们最引以为豪的评价是“庄稼筋”。百年之后,“丰收”二字,将是各自的墓志铭。老农,一生只为庄稼,一生只为丰收。认识土地,理解农民,就读懂了中国。

农村里的妇女都是一些“狠角色”,个个儿都是厉害人物。在外是争强好胜的“田把式”,在内是治家有方的大当家。

“喇叭奶奶”是出了名的大嗓门,站在大街上吆喝一声能震下屋檐的瓦片:张家大小子考上了大学,王家小儿子在部队再立新功……据说,当年就是“喇叭奶奶”扯着嗓子唱山歌,才吸引了狗蛋子爷爷;“柴鸡大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养鸡状元,她养的鸡爱下双黄蛋,孙氏柴鸡是四邻八乡最有名的土特产,总能卖个好价钱;“小辣椒大娘”是个利索人,快言快语,风风火火,今天保媒,明天说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当家主事的人;“枣花大嫂”是个女汉子,刚生完二胎,喜欢在大柳树下喂奶;最时髦的“撇腔大姑”,趁农闲到城里打了几天工,回来说话舌头都捋不直,还硬是学会了几套广场舞,现在组织了一个舞蹈队,串了东村走西村,说是要向城里人看齐……

村里的妇女无论多有能耐,都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地侍奉男人喝酒、聊天。她们深知,是顶梁柱撑起了半边天。这七大姑、八大姨,以及说不完的家长里短,让乡村生活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