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中的博物馆记忆

 木头1018 2017-03-16

近代天津作为一个较早开埠的沿海港口城市,站在了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前沿位置,在工业、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也使得一些接触到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选择在天津开办一些博物馆,用以开启民智,就这样天津成为了中国较早产生博物馆的城市之一。这些博物馆、展览馆的旧址大都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而无处寻觅,我们只能从零星的照片和文字记载中找到它们存在过的痕迹。


天津教育品陈列所


迁到劝业会场内的天津教育品陈列所


照片中的是天津教育品陈列所,最初在天津玉皇阁借址成立,后在1907年迁到劝业会场内,改称为参观室。由陈宝泉先生在1905年2月10日创建的,建立之初还同时建立了一个教育品制作所。


里面陈列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的教育用品,如很多老师使用的教学用具、理科仪器标本、各学堂的建筑图形、各学校的学生成绩单及卒业证书等。还有一座藏书楼,用来陈列各种科学应用的书籍供人参观。


不过随着近代天津的风云变幻,这个参观室就不知所踪了,我们在《直隶商品陈列所概览》(1918年10月)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参观室下落的线索。书中说:“由(河北公园内的)北马路东行为教育品制作所(现为本所讲演室、工商传习所、公园事务所、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再东为参观室(现在直隶图书馆)。”


按照书中的说法,参观室后来成了直隶图书馆,那么参观室当时很有可能已经没有馆址了……其展品的去向可能是直隶图书馆,也有可能是直隶商品陈列所。

天津广智馆


这张照片中的建筑就是1925年开放的天津广智馆,位于天津城西北角文昌宫东面,至美斋糕点店旁边(当然现在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是由林墨青先生主持,在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的。我们看到墙上钉有四个颜真卿体的大字,分别是“礼、义、廉、耻”,据说这是由天津市书法家华世奎所写。


林墨青先生是近代天津著名的教育家,天津广智馆是林墨青先生从1921年至1925年,用了四年的心血才创办起来的。自开放以来很受各界人士器重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天天门庭若市。

林墨青


广智,顾名思义就是广开民智,启迪认识的地方,馆内设有陈列部、露天讲演会、男女夜校、音乐传习所、《星期报》编辑部等,主要展出有自然标本4000余件,展出天津土特产品、科学常识图解、介绍工农业生产程序和风俗习惯等等。广智馆还以辅助学校教育和广开民智以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宗旨。


《社会教育星期报》
 

《广智星期报》


上面两张图就是林墨青先生创办的《星期报》,最初叫做《社会教育星期报》后来改名为《广智星期报》,主要向民众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和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等内容,在国内北方及津京两地影响很广。1933年4月17日,林墨青先生去世,《广智星期报》也随之停刊。

但在日本侵占天津时,天津广智馆被迫停办。天津解放初,曾改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馆,直至1952年10月。后来这里建起了红桥区图书馆,又因大丰路拓宽,图书馆搬迁,天津广智馆便从天津地图上消失了。

天津博物院

你知道在天津博物馆之前还有一个天津博物院吗?这张和合影是1923年2月天津博物院正式开幕举行典礼时的留影。天津博物院是现在的天津博物馆的前身之一,于1916年4月至1918年5月筹备,1918年6月1日正式成立,1923年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最早的天津博物院是位于今宁园以东的旧劝业道署西偏房内,之后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天津特别市市立博物馆”、“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馆”直至解放。


1923年的天津博物院


天津解放后,该馆又接连更名为“天津市立博物馆”和“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直至1952年10月。


1952年10月,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馆与市立第二博物馆(原天津广智馆)进行了合并,组建成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期间还发生了很多变化)


2004年12月20日,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天津博物馆落成开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