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fanghong107 2017-03-16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她引用了不少典故,从政治、军事、人生哲理、男女情爱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状态,读之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吸取艺术享受。近来,《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喜爱唐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对唐诗的解析、感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小编对真心喜爱唐诗,愿意学习研究唐诗的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有选择地学习诵读唐诗,避免贪多图大。

大家普遍认为学习唐诗就应该多读多背,古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是这样。但是,全唐诗有四万多首,作者两千多人,一般人还真不能全记住了。清乾隆28年(1763)无锡进士孙洙(蘅塘退士)经过浓缩精选出三百多首,成书并定名为《唐诗三百首》,作者77人。所以,我们不要贪多图大,一般只需选一本《唐诗三百首》来学习诵读就可以了。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二、学唐诗要学会分门别类、比较学习。

唐诗分为绝、律、古、乐四个门类。

“绝”又分为五言、七言,即五个字一句,全诗四句;七个字一句,也是四句。比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五绝,是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背诵的,白日对黄河,颜色相对,山与海静动相对,千里目对一层楼,数字相对,流与楼押韵,读起顺口,一念不忘。再如王维写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

初学唐诗,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字少易记,速度快,效果好。

“律”也分为五言,七言,全首八句。白居易写的五律《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杜甫写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律诗是讲究规范的,必须对仗押韵,由于句数比绝多一倍,难度也就要大一点。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古”即古体诗,也分五言、七言,但写得不象绝、律那样规范,有时一首就有十几句,甚至几十句上百句,韵脚也不是那么严密,灵活多变,可选学部分名篇、名句。

“乐”即乐府,是一种歌体体裁,便于谱曲演唱的,字数句数韵脚更为灵活,在《唐诗三百首》中,绝、律、古的后边,都附有乐府,计五绝附乐府9首,七绝9首,七律1首,五古11首七古16首,共乐府46首,五律该书未附乐府。乐府中除少数长篇外,均可祥读,特别是七绝后的乐府,多属名篇名句更应精读。

这样,了解了唐诗的类别后,在学习过程中便于分门别类、比较学习,更容易掌握唐诗的特点和规律。

三、初学唐诗要抓好突破口,才能事半功倍。

学无常法而必有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初学要抓好突破口。

1、摘句寻章法。就是抓住一句半句或听过的名句去学一篇。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看是七言体,再分析不像开头两句(称首联)也不象末尾两句(称末联或结联)。这就排除了七绝的可能,到七律内一查是刘禹锡写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该是第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又如名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看是七言,便从七绝、七律中去查,但找不见,再从七绝或七律的乐府中寻,是该书压卷之作。七绝乐府杜秋娘写《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种由已知引出未知,由句带篇,由简及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方法,是符合认识思维规律的,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当成重点去熟读,达到能背诵的程度,效果较佳。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2、寻章摘句法。在古体诗中。大多篇幅较长,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六百多字;《长恨歌》达千字,要熟读背诵,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上述诗章,可通读一遍全面理解,查注解,看翻译,评典故,析思路,将其中最突出的,如《琵琶行》中:

“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门庭冷落车马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评赏过程中,你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也可以摘句下来常品、常记、常用、常咏就行。

又如《长恨歌》中:“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日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凭你自己的爱好,可增可减,这种寻章摘句,可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由难化易,大跨步前进的方法。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四、学习唐诗应有条理、有章法,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1、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唐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2、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唐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这一主题就需要猜测了。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3、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唐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唐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4、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唐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对李白《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5、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唐诗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时唐诗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唐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个别唐诗词句有些出入,只要大意不变,不必苛求统一。

比如王之涣的七绝乐府〈出塞〉“黄河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的有的版本为“黄沙直上白云间”,开头的两个字不同,可以通用。题目有的又用成〈凉洲词〉,因为乐府是一种曲调。可填不同的词。至今亦然。又如李白的五绝〈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句开头两句,有的为“抬头”,有的为“举首”。无关紧要。再如王勃写的五律〈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为“蜀川”,这种情况颇多。

我们都知道唐诗是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但我们往往只是记住了那些精美的诗句,只是感叹唐朝诗人们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然而我觉得我们学习唐诗的意义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应该去理会诗人们写这些诗所赋予的精神意义。唐诗不仅仅体现了唐人具有高超的艺术天赋,更体现了在国家强盛的唐朝,唐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境界和超凡的独立人格魅力,这才是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去学习并继续传承下去的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