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硅谷大佬》的运作之道:制作推广、播出、融资步步为营!

 alayavijnana 2017-03-17

2016年9月8日,《硅谷大佬》第一集播出;2017年2月24日,《硅谷大佬》全6集在香港卫视首播;3月20日,节目在大陆地区的首轮播出正式开始:乐视,视频网站独家合作,几家卫视同日播出;广东经视等知名财经频道,紧随其后播出;7月1 日起,<硅谷大佬>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发行,正式展开。网络收看《硅谷大佬》全六集,请移步乐视网。


                               

爆响

 

2016年9月8日,《硅谷大佬》(第1季)的第一集播出。此后两天,很多央视人、媒体人、创业者、投资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个节目的相关信息刷屏了。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假如你到传媒类院校的大食堂随便吃个饭,或者到孵化器里喝个咖啡,大概就能听到邻桌有人在谈论《硅谷大佬》和它的总导演武卿。



《硅谷大佬》第一集《神秘的天使名单》,


《硅谷大佬》第一集《神秘的天使名单》,讲的是全球第一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的故事。这个节目2016年9月8于乐视、凤凰网、腾讯、爱奇艺等网站率先试验性播出,播出后的效果,远超奇霖传媒此前定的目标。


《硅谷大佬》的所谓目标是什么?节目的推广、播出等又是如何运作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武卿这么介绍:


“我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三力,极致的产品力、传播力,影响力,这个目标在我看来都实现了。播出第3天,我们得到了第一份来自地方卫视的节目购买合同;播出后第10天,第一个国外播出平台谈妥;节目吸引了十五、六家大型媒体的公开报道,并引发了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100多家媒体的自发报道;此外,还吸引了20多家出版结构,第一集播出后一个月内敲定了同名书籍的出版计划,书籍的采访、打磨会在我最近去硅谷后开始;还吸引了五六家国内、外投资机构对奇霖传媒做股权投资。”


作为为前调查记者,武卿长于用事实和逻辑说明问题。《硅谷大佬》第1集,在四家网站的总播放量将近600万,流量主要来自腾讯、乐视、凤凰三家,集均数据是90%财经、科技类节目传播量的数十倍——尽管和电影电视剧比起来,这个数据依然比较寒酸,甚至其在优酷、今日头条的播放数据也和其它四家网站差距不小,但武卿依然很开心,因为节目确实创造了同类节目的新纪录;第一集的影响力波及大半个中国科技、互联网创投圈,微博上有很多人承认,看过节目后跃跃欲试想要去创业。是否真的会创业不好说,但是这些事实侧面证明:《硅谷大佬》,确实具有某种给创业者注入能量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一些一直在观察武卿的投资人,对她有了十足信心,这也为后来奇霖传媒在2016年底迅速拿到多笔新投资埋下伏笔。说到这个,武卿眼睛里并没有得意,“我创业后心态逐渐被磨得平稳,宠辱不惊吧。”


 

有一种说法是,这部片子之所以受到追捧,一是因为节目本身的故事性、传达的思想价值,以及硅谷的高智商创业者众生相——“双创”背景下,中国人尤其是创投圈对硅谷充满探索欲;二是因为其总导演武卿比较能“折腾”——这位女士此前一年从央视离职创业,因为一篇《离开焦点访谈我创业了,临了有些真话想说》为大众熟知,并成为“央视离职创业帮”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此后一年悄无声息,微博微信几乎处于停更状态,直到端出《硅谷大佬》,人们又一次被其举动惊着了——因为这确实是大众视野范围内,中国第一部针对硅谷科技、互联网创投圈人物的深度纪实报道,全部做完耗时18个月,所花费的近300万元由其创办的奇霖传媒独立投资。 



此外,因为在大陆地区的首轮播出即将于3月20号开始,关于武卿和这部片子的讨论又有升温之势。据来自武卿的好友的一则微信信息看,有很多人试图模仿这部片子。对此也做了公开表态:

 

“有这么多人愿意模仿,是个好事。如果需要我分享<硅谷大佬>是怎么做的,我很愿意。事实上,年前做过三次演讲分享…之所以愿意分享,不是因为我的东西别人学不会,学就能学会。只是因为:第一,模仿和竞争者越多,会让生态更好。第二,我自己,永远不重复自己… 您可以模仿我上次做的,下次保证您还想模仿。如果定位是'模仿者'的话。第三,我给自己和奇霖的定位是'创新者'、'无中生有者',从来不模仿,时刻要创新。”

 

《硅谷大佬》的脱出,标志着武卿已经完成了从一个调查记者到视频内容的独立制作人、企业人的转变。


 

质疑


《硅谷大佬》第一集《神秘的天使名单》播出时的主要推广阵地为微信。也因此节目播出后,在很多媒体人扎堆的微信群里讨论持续不停,褒、贬、质疑兼而有之。

 

从《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报道到国外的科技互联网创投人物报道,这个女人行吗?她到底有什么样的人脉搞定这些难搞的硅谷大佬?沉寂一年,是刻意缄默以求轰动效应,还是有别的原因?


 

《硅谷大佬》第二集片段


记者采访时,一位同样从央视离职的女记者带着有点复杂的表情说,“从央视《新闻调查》出来的两个女人,一个柴静一个武卿,都是山西人,长得还有点像,都是调查记者。其实她俩都很懂围观群众心理,特别有心机。”我转述这种说法,武卿忍不住哈哈大笑:“这真是高抬我了,天知道我这人多简单直白。真实和简单,就是我的道和武器,我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心机上。关键也没有多少心机,非要整出来也挺费劲的。嗨,这种话,嘴长在别人嘴上,让人家说去吧。不是人心多坏,就是信息不对称,彼此不了解。”



此外还有一种声音:《硅谷大佬》到底是纪录片,还是沿袭其擅长的调查报道路线做的新闻深度报道?这是其枷锁脱落后的作品,还是依然带有体制的烙印?关于前者,说不是纪录片吧,还入围了专业纪录片奖项。说是纪录片吧,看着更像针对人物的调查报道;关于后者,武卿说:“有个朋友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她说我的节目还有体制的烙印,我反思了一下,确实有。比如我说话时,真的太像个央视主持人了,看起来太“专业”。这个慢慢改吧,会改的。”

 

关于制作手法:武卿坦承,她确实是用做《新闻调查》的方法做《硅谷大佬》,这意味着要做大量调查研究、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只不过,前者调查事件,后者调查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做什么内容她都认为应该恪守新闻人的底线,要求客观、准确,“当然,这并不是很容易,我也有认知的局限,有时也容易被自己的喜好左右。做调查报道的好处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如果不花几年去训练,真的模仿不了”。

 

对于褒贬、质疑她倒不是很在意,“我生命中从来就没有缺乏过这些个,真的是一路顶着质疑甚至诽谤过来的。用心做人、认真做事就行,节目出来了自有其命运,让所有人都说好不可能,节目和我都不是完美的,也不配得到众口一词的赞美。我只在意埋头苦干那会儿,自己和团队是不是尽力在够到那个叫作excellence的境界。”

 

策略



《硅谷大佬》共分6集,每集35至40分钟。在其多款海报上,都做了这样的介绍:讲述6位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硅谷大佬的故事,涉及五个中国创投圈高度关注的领域:股权众筹、高科技项目投资、 新能源、 大数据、 新型交通工具;深度解析关于个人崛起、事业成功、生命丰盛之道——

 

很多人说,自己是被“个人崛起、事业成功、生命丰盛”12个字吸引的。这12个字是武卿自己提炼的:“因为我最了解这套节目,真是与它——怎么说呢,生死与共”。


从央视离职创业后,武卿显得比过去严肃、深沉很多,合作多年的造型师说:“过去她特别爱笑,表情丰富,现在好像不怎么笑了。”接受采访时,武卿总体来讲都比较严肃、平静,话很少,但是每一句似乎都深思熟虑、力透纸背。

 

如文章开头所说,《硅谷大佬》第1集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轰动,不仅影响到科技、互联网创投圈的创业者、投资人,意外的是,还影响了数不清的大学生、关注子女教育的学生家长。武卿介绍说,节目播出后有几百个人加她微信,她的微信花了七八天才全部回复完,在这些新朋友中,有不少人关注子女教育的妈妈们。“这让我很惊讶,因为最初我这节目只想做给国内的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们。”



分析节目的影响力,固然和制作水准有直接关系,但是武卿团队在节目推广、播出、发行的时机选择和公司融资、招聘等事务节奏的刻意安排,似乎也值得考量。

 

在给微播易做的一次分享中,武卿简单介绍了她在播出、推广、发行上的设计。 


首先,《硅谷大佬》的播出安排完全迥异于传统的播出模式,既不是六集集中播,也不是六集连播,而是播出一集后就再无动静,任其粉丝一再催促、打问而不理。从微博微信评论看,有很多《硅谷大佬》的忠实拥趸已经因为迟迟看不到第二集而愤怒了,有人扬言要取消对其微信、微博的关注。但是武卿依然无动于衷,只是在其微信朋友圈淡淡表示:“我不会因为任何人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节奏。”有好事者留言:“所有不付费的用户的需求,都可以置之不理”。武卿回复对方:“我也不是因为这个。”



《硅谷大佬》片段


我和前来奇霖传媒办公室采访她的一位电视台记者询问这样安排播出的原因,武卿回答:“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第一集节目播出的成功,再次让我坚信自己过去的判断是对的:只要守好本位,把该做的事情做到精致、极致,一切美好都会发生。所以我说一事精致,可得丰盛。我是个手艺人、做节目的,只是想更加精心地打磨节目而已——过去在央视憋坏了,就是想好好做点像样儿的东西,几年后再看也不觉得丢人。不过,我现在看吧,又有了很多的不满意,唉,说节目就是这样。”



因为第一集的成功经验,武卿跃跃欲试想在后续节目的播出、发行、推广上继续创新,播出时机也再次往后推:2016年11月30日,《硅谷大佬》后续5集经过无数次精心打磨,终于入库。她先是想探讨直接向c端卖,被罗振宇等人给劝住了。“罗胖哥说你这节目打一开始就是用来公开播的,走那个路子行不通。后来《商业评论》的出版人曹阳老师也这么说,我只好放弃了。” 2016年12月,在无数人催更但一直没有公开播映的情况下,《硅谷大佬》全6集入围了国内最具学术价值的专业奖项“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2016年年底,《硅谷大佬》余下5集在奇霖传媒旗下企业家、媒体人会员组织奇霖会,做了小范围播放,同时推送给了30位顶尖投资人、企业家和30位大学生并学生家长进行封闭测试。这次测试范围虽小,但是推送的绝大多数都是有影响力的人。也因此,一起交到武卿手里的除了人们对节目的反馈之外,还有电视台们伸出的橄榄枝和长期合作的邀约。


2017年3月20日,在境外电视机构“香港卫视”播出后不久,《硅谷大佬》后续5集在大陆地区的首播,在乐视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等地方卫视频道展开。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就在第一集爆响之后、全部节目入库并且获奖之时,奇霖传媒低调完成了pre A轮数千万元的融资。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据说不超过十个人。


“节目推广、播出、发行与类似融资这样的大事交错在一起,似乎是刻意编织的?所以请问,您是如何把握时机、借机行事的?”当我询问这个问题时,武卿的眼睛里有点疑惑。坐在我面前的她,穿着一件干练的黑皮衣,脖子上裹着一条用她先生的领带改出来的枣红色花色丝巾。一眼看上去,真挚明朗、严肃安静,我心里想:这真的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狠角儿。



思考了大概十几秒,武卿缓慢地说:“许多事情都不是人力可以干预的,我做我的工、尽自己的责,但是还有些很多事情我无法掌控,只能顺服,顺其自然。推广、播出、发行特别是融资这些事情有很多运气成分,真的是顺其自然,我一向运气特别好。不过后来我也分析过,为啥运气总是很好?我想是12个字吧,性格至真至诚,干活十分玩命。”

 

                       《硅谷大佬》十大看点


1、展示人类最优质大脑的思维方式;

2、揭示命运变幻的本质规律,和个人崛起、企业成功、生活幸福、生命丰盛的奥秘;

3、它是来自硅谷的启示录,硅谷智慧的精华;

4、它是来自硅谷的创业圣经;给员工的集训教程;给家长的教子锦囊;给所有追梦人永不过时的经典人物传记大片;

  它告诉我们:如果把握规律且足够努力,一个普通的灵魂可以走很远。

5、全球第一大数据公司Palantir和它的联合创始人 Joe Lonsdale——为什么他会在22岁时,就创办这么硬的公司?

6、世界上第一个股权众筹企业Angellist和它的创始人Naval ——为什么他会在被投资人欺骗后“复仇”成功,成为股权众筹领域鼻祖?

7、世界上第一个让汽车飞上天的公司Terrafugia和他的创始人卡尔迪特里克——为什么8岁时的梦想,会照进现

实?

8、 硅谷华人高管创立的VC丰元创投和它的缔造者吴军——他凭什么聚集四五十多位硅谷高科技圈牛人?

9、科学家、投资人、斯坦福教授张首晟和他的丹华资本——他有着怎样的超级大脑,横跨众多领域且样样精通?

10、先后获得比尔盖茨和彼得蒂尔投资的女科学家丹尼尔方和她的公司lightsail——为什么她会在上初中时进入大学、在博士没读完时创业并吸引大笔投资?

 

武卿和她的奇霖传媒


北京奇霖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由原央视《焦点访谈》知名调查记者武卿女士,于2015年6月创办的视频新媒体机构; 由百度元老并一点资讯创始人任旭阳、混沌研习社创始人李善友、海量大数据董事长郝玺龙、法兰泰克董事长金红萍、上海长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雷等重量级企业家投资人,和蓝色光标旗下两家投资机构以及嘉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

   奇霖传媒以科技互联网创投领域视频内容的原创研发、制作、投资为主业,致力于构建以视频为核心的全媒体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