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沟通,一个公式就够了

 yyw殷 2017-03-17

翻看了前几天的公号后台,看到一条留言:


极乐,你就是个装逼犯,傻逼,死全家。


看完之后我很愤怒,我想要报复他,我要把他人肉出来然后挂出来。


微信有一个好处,根据微信名可以定位到这个人,然后在根据头像筛选,当我真的筛选到这个人时,我在想,他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留言?


他想要我愤怒,自卑,怀疑自己,痛苦?


他为什么想要使得我痛苦?因为他很痛苦吧,他又是被谁植入了痛苦?他骂我,是在向我求助吧,他在告诉我,他的痛苦。


想到这里,我放弃了报复,都是可怜人。


暴力和善意,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又会变化出很多不同结局。


这是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没发公号,今天有感,法在此处。





《非暴力的沟通》


当你在忙碌的工作时,手机响了,但是把一件事情做完的习惯使得你暂时不想接,可是电话依旧不停的响,你已经有点愤怒了,是你的女友打来的,一遍遍的铃声让你越发焦躁,你想把手机关机,但是你明白她依旧会一遍遍打来,你接通了电话,这时候的你会怎么应对这个电话?

你可能会用力的甩一甩头,压抑住自己暂时的焦虑,问她有什么事情吗?

她告诉你想你了,想问问你工作累不累,这时候你越发愤怒了,就为了这么点事情?你再一次压抑了情绪,告诉她回家说,这时候的你,可能再也无法安心工作了,你的脑中会不断回放着和女友的细节,每个细节都是在证明她是一个不懂事的人,没有责任心的人。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你可能一接电话就开始表达自己的愤怒,使得你们非常不愉快的挂断了电话,那么委屈的可能就是你的女友,她会在电话之后一遍遍的想着你对她的种种不理解和辱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看到舍友不爱干净,你可能会压抑自己,也可能是一场撕逼;

母亲看到孩子没有学习,开始辱骂,开始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

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暴力,对他人的暴力,对自己的暴力。

 

我们换一个角度,

一个女孩看到了一款非常好看的戒指,想要立刻告诉自己的男友,电话已经拨出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似乎他在工作,所以她想着顺便也关心一下、体贴一下。当她第一个电话打不通的时候她有点担心,所以她习惯性的又打了第二个,第二个没有打通的时候她觉得自己似乎打扰到自己的男友了,她想道歉,她想告诉他自己不是故意的,她怕男友生气了不理他,她很想男友接一下,然后自己能够道歉。

接通之后,她表达了自己的关心,接收到的是冷漠,如果她运气差一点,可能就是一顿指责。

她感觉很委屈,不理解男友为什么对自己如此的暴力。

我们的生活就像湖水一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外来的石子搅乱,这泛起的涟漪就好像蝴蝶煽动翅膀一样,引发了更多的冲突,会让你暴力的去想象自己的过去,暴力的去对待其他平静的部分。

 

我们都渴望着平静与幸福,我们之所以诉诸暴力,都是因为我们曾被暴力搅乱过我们的内心,我们希望使用暴力来发泄,却使得我们的内心越发无法安宁。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技术,他有公式:

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表达感受+说出是哪些需求使得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想要什么。

 

1.  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表达自己的价值评估


观察结果:快递员晚送了我的快递

价值评估:快递员因为自己的懒惰故意晚送我的快递

 

观察结果:我妈给我的苹果上面有一块坏了

价值评估:我妈为了惩罚我早上不听她的话故意给了我一个腐烂的苹果

 

观察结果:我的邻居经常不出家门

价值评估:我的邻居是一个懒惰的人,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门

 

我们的价值评估是我们从有意识开始,所有的经验总和,他只适用于自己,如果时常使用价值评估表达,会引起非常多的矛盾,错过非常多的精彩。

我们时常使用价值评估将人进行两刀切,你是一个善于深度思考的人,而你的一个朋友不是经常去深度思考问题,在你的心中将其定义为愚蠢,这样的定义会使得你远离他,可能因此你永远都无法发现他其实有一颗很温柔的心。

 

我养了一只小猫,她有一次咬坏了我的耳机,我没有对她发怒,因为我知道她只是一只猫而已。我不能因为她咬坏了我的耳机就将她定义为“坏咪咪”,因为她自己并没有使用“是否咬坏耳机”来区分自己的好坏。她只是一只猫而已,磨牙是她的本能,她没有能力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以咬的东西。

时常有人说见过越多的人越喜欢狗,或许是因为狗从来不用他的价值系统来评估我们吧。

 

除了价值评价他人之外,我们还有一种非常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思维方式:用他人的价值系统衡量自己。

这个人不喜欢我,所以我是糟糕的。

她有一个好妈妈,而我没有,所以我很难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经验是价值评估重要的形成部分,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意两个人有着相同的价值评估方式,有些人渴望真诚和快乐,有些人需要成功和荣耀,每当你产生很浓烈的自我指责而无助的时候,你需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在使用别人的价值系统评价我自己。

 

2.  表达你自己的感受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说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过朋友。最初我以为是真的,但是听多了我也就理解了,他是在说:我一直以来很孤独。

他可能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强大的人所以无法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孤独,他认为孤独时一种弱小的象征。

顺便说一句,这个朋友就是我自己。

我们似乎特别羞涩于说自己,我们用你是傻逼代替我很愤怒,用你们都不懂我代替我很悲伤,我们有精力撒谎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我们有时间逃避来否定自己现在的情绪,唯独缺乏勇气去把自己真实的表达出来。

 

这并不是我们的错。

 

我一直都无法忘记一个画面,一个男孩和自己的母亲在街上发生了争执,母亲越说越大声,男孩被吓哭了,男孩哭了之后,母亲似乎忘记了刚才为什么吵架,主要精力又集中在了“不让男孩哭”上面,因为对母亲愤怒的恐惧,男孩很努力的逼迫自己不要哭,但是这实在难以做到,男孩在“逼迫自己不要哭”与“悲伤的哭泣”两组矛盾的情感下,身体不自主的在颤抖。

 

我们对自己真实感受的表达被堵住了。

 

每个人曾经都是渴望表达,渴望被认可,但是在暴力沟通的环境下,我们一次次把自己的情感吞咽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也不敢想象真实的自己被别人认可的美好感受。

 

现在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改变这一点:

开心:想做点事情,呼吸很顺畅,很关心一下周围的人,想和别人分享一些东西

愤怒:呼吸急促而短暂,心中似乎压抑着一股气流要爆炸

抑郁: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很悲观,时常想一些“哲学”问题

焦虑:不安,总觉得什么不对劲,无法安抚自己

爱:很自由,很心安,想付出很多,想要多和他互动

嫉妒:故意贬低,有敌意,想要和他反着来,完全无法忍受对他的任何赞誉

惭愧:不知道如何面对,想要对他说我错了

自豪:很想把这个东西和别人分享,似乎已经可以预估分享之后别人都会夸赞

以上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去好好感受自己的状态,然后说出来,我现在是什么情绪。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你越来越习惯于自我感受表达。

 

3.  说出是哪些需求使得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表达需求比表达感受更难。我们总有一个不合理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一种自私、弱小的做法。

我们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场景:

人事部的助理要求公司全体员工每个人都上交一份年度总结,他自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没有用的设定,但这是他的工作,他必须执行。

当他在群体告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员工开始指责助理,认为这完全是浪费大家时间的形式主义。人事部助理是这样回应的:我也觉得这是没用的设定,但是我需要保住我的工作,所以我必须告知大家这个任务,并且还需要催促大家完成。

如果你是这个公司的员工,你会对这个助理产生什么印象?我想应该不会太差,但是如果这个助理不敢真是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开始编造各种“年度报告”的实用价值,试图用这种方式让大家愿意完成任务,他一定会被本不属于他自己的锅。

我们回到这篇文章开始的那个例子,男友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问女友有什么事情,他不敢讲出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不希望被打扰这个需求,我想他的女朋友只能靠顿悟才能了解到自己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男友。

表达自己的需求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同样,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需求。

在一段关系中,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需求,那么你的需求要从对方身上满足一定会遭遇挫折。

老公不让妻子打麻将,小心你下次回家晚了被劈头盖脸的骂;

母亲不让自己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对你关上了自己的房门。

如果你能做到尊重别人的需求,你就该自信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一定会接受的。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慢慢的具备表达需求的能力: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明白自己的需求。

我的一位来访者希望我帮助他学会如何帮助自己精神分裂的母亲,他很希望自己的母亲恢复健康,他很担心也很爱自己的母亲。

我试着教他一些方法,但依旧体验到了他的焦虑不安,所以我暂时放弃了“教会他如何对待精神分裂的母亲”,而是转向更多的倾听他,帮助他做疏导。

当我问到他为何如此压力巨大的时候,他随口说出了很担心自己所有的时间将要被母亲的疾病消耗,这时候他自己也意识到了点什么。

他不希望母亲成为自己的压力,但是他不敢认可这一点,他用对母亲的爱来掩饰自己的动机,使得爱都变成了一个让人焦虑的事情。当他能够承认自己现在的压力来源的时候,他明显放松了下来。

我们内心怎么想的不是那么重要,区分道德与不道德的是我们的行为,你可以大胆的意淫你的老师,这是不是一件猥琐的事情要看你的行为,而不是想法。

不要恐惧自己的需求与想法,我们人类的高贵之处不在于我们的思想比其他物种干净,而在于我们能主动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破坏规则,不伤害别人。

 

然后,要分清需求的主次。

我做过一对夫妻的咨询,我希望妻子先讲一讲自己的想法,讲着讲着丈夫开始插话,妻子更激动了,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当他们慢慢冷静下来之后,我们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我:你们觉得两个人结婚,到底什么是重要的?

他们一致觉得是幸福和快乐。

我问妻子:刚才你为什么那么生气啊?

妻子:因为他在歪曲事实。

我问丈夫:在妻子讲话的时候,为什么你克制不住的想要说话啊?

丈夫:因为她说的不对,我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妻子又开始有了反驳丈夫的冲动,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都觉得夫妻关系里面是幸福和快乐重要,可当你们争吵的时候,我只看到了你们迫切的渴望证明自己是对的,迫切的渴望赢得这场争吵的胜利。如果为了赢得这场争吵的胜利而失去了一段婚姻的幸福,真的值得吗?

 

最后,分清需求的表达对象。

当我们表达需求之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下,如果对方听了我的需求,想要满足我,他会做什么?会对他产生伤害吗?

假设第一个例子里面寻求帮助精神分裂母亲的男人对母亲讲出自己很疲惫的需求,可能母亲会产生非常大的自责感,却很难做点什么。如果这个男人对我表达了这个需求,我可以针对这点帮助他,会使得我们的谈话更有效和顺畅。

 

4.  是我想要,不是我不想要,不是你不要


我的侄子总是和我抱怨和女友在一起的时候难受,他们时常沟通,很爱对方,我和他们一起去网吧打游戏,一起吃饭,确实觉得感情不错,可时间一长,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适应。

带着这种不理解我回家了,我爸爸和我讲,以后早点回家,我们想和你一起吃饭,我妈妈和我讲,别老是这么迟回家,你回来也就几天,不要每天都在外面吃。

我的父母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是我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父亲的表达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内疚,我确实没考虑父母的感受,而母亲的表达让我有点逆反,我觉得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

好好的反思了一下侄子和女友的关系,我想问题就出现在一个词上面了,他们之间交流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汇:你别。

虽然他们都尊重对方说你别,但是久而久之都会感受到自己似乎总是做错什么,总是不断的在改正,这样这段感情会消耗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

 

 

现在,我们可以实际演练一下这个公式了。

你习惯晚上10点睡觉,但是邻居总是在晚上11点之后依旧大声的讲话,你会如何和邻居沟通?

表达观察的结果:我在晚上十点睡觉的时候,时常被你们屋子传来的声音打扰,我很难入睡

表达感受:为此我非常的焦虑,

哪些需求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因为我每天要早起,白天工作强度很高,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保证我的睡眠。

我想要:我希望你们在夜里10点之后尽量安静一点。

 

我们最初的那个案例,男生在工作时不断被自己的女友电话打扰,怎么套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表达观察的结果:我的工作非常忙碌,电话不断响起

表达感受:让我感觉非常焦虑

哪些需求产生了这样的感受:我是一个喜欢尽快把工作完成的人,很难以忍受工作的突然中断

我想要:我希望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环境,以后在工作期间你可以先发一个短信给我,我会在工作结束之后电话回复你的,好吗?

 

非暴力沟通无法让你的生活从此不再有暴力,当他可以帮助你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暴力,长期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也能帮助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