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蜡 烛 颂

 龙首村夫 2017-03-17

蜡 烛 颂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但仍使人感到不尽笔意。

蜡烛始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察。西汉的刘向曾在《说苑》中记载过一则轶事:战国时,盲乐师旷曾劝晋平公“秉烛而学”。由是推测,蜡烛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蜡烛的精神是伟大的,它的个体即使渺小,也要尽力地,“有一份热发一份热,有一份光发一份光”。那摇曳的点点火焰,在昼与夜的交替中,创造出清晰的视觉环境,令人感到亲切和充实。至于它的群体,又是何等的辉煌、壮观!无数燃烧的个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华、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蜡烛的个性是坚毅的。它执著于理想和事业,仿佛专为着黑暗而生就,哪里有黑暗它就在哪里燃烧,以无私的奉献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明天。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其实,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又何止爱情?每个正直高尚的人对祖国、对人民、对理想、事业、工作、友谊,不也应该执有“泪始干”的态度,忠诚、坦白、无私地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而奉献么?

于是人们喻蜡烛为楷模,对那些平凡、勤恳、默默为人民服务者表达了极大的敬意。然而,有些新潮的说法对这种“燃烧的生命”、“发光的事业”却嘲之为“陈旧、过时、虚掷年华”,有人还声称:不愿做所谓“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傻瓜。如果深究,这些醉心于私利,追逐于时尚,“潇洒”地以生命和青春赌博的“玩世者”,自认为是时代的弄潮儿,业已熠熠闪光,实则是一堆腐臭的污泥,既不可能“照亮别人”,却有可能毁灭自己。

夜幕降临,漫步十字街头。如星、如日、如海、如瀑的灯光缤彩纷呈,目不睱接,营造出如梦、如诗的境界,展现出当代物质生活的丰繁和科技水平的发达。也许以蜡烛照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蜡烛的精神,历经数千载,却仍然在闪烁,在向我们召唤,而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正是中华民族进化和美好的保证。

 

                                            

                                刊《三秦都市报》19948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