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宿建好了没人来怎么办?!急!在线等!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3-17



给客人一个进店理由

“大师,如何才能挣大钱?”

“法不在形在乎心。今日我传你一个挣钱的不二法门。谁能悟道谁挣钱。第一要有本经,第二要有个地方,第三来不来人都要念


1

有本经:慧量文化的中国式生活


当前语境下的文化,其实指的是“没事干的文化”,争夺的是用户的自由时间和闲暇经济。文化表面分为两大领域:一类叫“有事怎么干”:指方法论,工厂,学校做的工作等。还有一类是“没事干什么”:指看电影,居家旅行,游乐场,KTV,发呆睡觉等。茶馆就是要解决人没事干什么的问题。各种旅游特色小镇,休闲农业等等也是这样。



打造文化这本经并没有那么容易。慧量小院开业9天没有人上门。过于强调文化的技术门槛,入门门槛,就相当于只把市场做在了“黑半鱼之间的白点”内。尤其茶的领域。文化运营的痛点就是标签众多,频次极低。而什么样的文化有市场呢?什么样的“文化人”愿意过来呢?慧量小院考虑到了豆瓣兴趣小组——2011年最集中的有主题性文艺人社群。豆瓣兴趣小组拥有非常聚焦的内容标签,聚集了高频次的社交势能。只需要线下的空间和实体一扇窗,社群流量就会被共享。而慧量小院空间空着和注满,成本相差很小,经营成本和固定成本不会消失。何不先填满再说呢?于是小院时间分段,空间分段,以两小时为一个单位,把一周内大量垃圾时间内冗余的空间资源共享给豆瓣空间里的小伙伴——不要钱。CEO就当做探索市场,把库存作为营销费用花出去了。


活动取得了成功。人流量明显多起来了。于是小院又进行了第二次规则的迭代——尝试收门票。门票收益都给发起人。但是发起人的活动必须频次稳定。这样将流量来源进行了消费性筛选。区分了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互联网上免费流量是垃圾流量,付费流量却可以从1元培养到100万的。反复盘桓三次以上的流量就有可能会出现高水平的转化。


2

有个地方:线下茶馆联盟,线上社群呼应


商业时代的演进是门户时代,平台时代,工具时代,社群时代。门户时代消费的是信息,平台时代消费的是商品,工具时代消费的是服务,社群时代消费的是情感。



在“天下为公(公益/工匠)”的社群时代,社群可能只是表现,而人对人才是本质。大家认为互联网和技术有关,本质上人才是互联网。移动互联,解决的是让人没事儿在一起,跟谁在一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一起,在一起多长时间的问题。


成熟的社群时代应该向《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描述的那样,整个商业社会基于“社群”+“空间”+“产品”的模式在运转。社群领袖们,就是运营中枢上那一部分规则的发现者与价值的创造者。“未来运营社会资本的运营资本家,很可能会取代金融资本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无疑为社群领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群已经走向了专业化运营的方向。每个人背后都有流量和社群。


3

来不来人都要念:追求高频次的文化活动



人家为什么要给你钱?搞好装修办活动。


文化的运营,表现在一场一场的文化的活动中。慧量小院已经成为坚定的唯活动论者。活动发起的场次和人次作为考评参量。


文化活动帮助了小微创业者。介于粉丝发烧友和创业者之间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出来秀的:单纯来分享,推荐;一个是出来卖的:想挣钱的,未来的合作伙伴。惠量小院不再定位到一个单纯茶馆,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社群基地。一年保证稳定运营一千场活动。而且还开展了十万人文化空间社群:青年茶人计划。目前慧量小院实体茶馆每年实现200万的营业额,惠量文化作为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每月收费的文化运营托管。惠量创文科技公司则用来开发惠量微书院的,服务整个文创行业的自媒体人,单独剥离单独盈利。



目前无论是特色小镇,休闲农业,还是民宿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频次低,淡季明显。提高批次是需要空间和内容去结合的。地产空间与多少种内容去结合,是运营人自己所需要做的决策。通过社群增加频次是一个能走通的办法。


不过做频次是有代价的。场次比人次重要。单独场次所链接到的流量非常不稳定。作为商业主体,最终最有价值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宏观有效,保证稳定频次的商业运营体系。


在用户运营过程中,慧量小院负责人也总结了几个原则:第一就是无广告,不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去宣传自己或别人的品牌或产品。第二就是活动是举办给“没来的人“看的。这次的照片会保证下一场活动还有这么多人来。第三就是活动一经发布,绝不取消。运营者必须逼迫自己面对各种情况,长期的频次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稳定的增长。互联网的红利就来源于一个高频次的放大。哪怕没有人来,对着空场景照几张照片也进行宣传。比如一个人抄经。那就拍细节:拍笔尖,拍笔触。然后发朋友圈写:今天一个人抄经,很静。让内容持续在传播。



目前慧量小院180平方米场地已经举行了1081场活动,稳定人流量是一万人次,就文化带来的现金流是100万,活动收入60万,都给活动发起人。2012年微观上每场活动到场人次8.7人。一天三场,每天少则5-6人,多则10来人。服务合作老师160个,托管15个合作空间,每个保证每年有100场以上的文化合作。惠量小院已经成长为一个树状的结构,升发成一个平台,用运营来自我复制,用运营来覆盖资产。今天中国产业融合升级,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核心的问题就是资产的运营重组,资产由谁来运营?慧量小院180平米的重磅资产,由160个老师来众包完成,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答案。


社会化运营是很可能是未来重资产行业将要走向的路径方向。今天的社群,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和传播的模式,更多的是链接社会化的运营资源进入体系里一起运营资产。典型的应用就是众筹。众筹满足了新兴白领人群产生的诉求——消费即投资,投资即创业。什么是消费升级呢?消费升级不是销售升级,给杯子加一个漂亮的包装。而是要通过这个杯子能讲出一个情怀故事,活着这个杯子与“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是他的主人。“我”是他的股东之一。它是“我”设计的,是专门为“我”定制的。社群能帮我们解决我们直接和用户之间C2F销售和对话的通路。(C2F:Customer-to-Factory——终端消费者对工厂,是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任何一部分空间都有四部分收益:资源性收益,资产性收益,经营性收益,品牌性收益。经营性收益特别可怜。所以卖卡,众筹等,是把经营性收益很早就转化成资产性收益。很多空间上来就是奔着品牌性收益去的。但是品牌是积累出来的,不是设计出来的。缩短品牌积累的时间可以通过大手笔投入品牌运营,做社群。或者花钱请明星做代言人宣传。前一种更经济。社群主要帮大家实现的是:1.早期把经营性收益变更成为资产性收益。2.在过程中提升或让品牌性收益出现或产出。


文化空间经营有三驾马车:空间服务,活动运营,产品销售。大部分空间都缺一项。在空间里面通过活动吸引人流量,进行产品销售,就是传说中的场景店。让每一个空间都成为一个最务实文创基地,就是实现活动运营众包的方案。在“正使用”的场景里面可以被体验和感知的产品,是特别容易产生销售和变现的。未来所有的产品的路径都是由场景带来的体验,由体验带来的转化。未来休闲农业等都是可以构建各色场景的发动机。对社群经济最简单最直白的解读就是一句话:把人聚集在一起,卖什么都可以。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构建各种各样的场景就可以了。

 

所以作为空间运营者,要与众多标签跨界组合,才能产生流量。做产品,要做出产品的社群。做流量,要做出流量的商城。每一个标签节点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准的人群。可以进行精准的分发。在杂乱无章的社群运营成想要的模式运营的众包,实际上就是让非员工帮你卖货。当空间所有的运营都可以众包的时候,空间就形成了平台,就会拥有持续稳定的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